发布时间:2024-11-25 06:37:57 来源: sp20241125
中国应如何与世界对话,怎样让西方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当代年轻人应如何增进交流,以在未来更好推动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发展?
在八月初的一个炎热夏日,人民网采访了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英国媒体专家戴雨果。作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中国传媒中心主任,他曾在诺丁汉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任教,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的外国专家事务津贴教授。戴雨果表示,希望当代年轻人能摈弃社会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影响,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世界。
戴雨果教授。王博禹摄
研究中国媒体 感知中国发展
人民网:在从事职业记者工作多年后,您转型到英国高校教学,并在2005年创办中国传媒中心。您去过上百次中国,近距离感知观察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媒体建立了深度联系,出版了《新兴世界秩序中的中国媒体》《中国记者》和《中国环境与中国环境记者》等著作。是什么促使您出版一本又一本著作?
戴雨果:我一直希望英国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媒体,因为多年来西方及其他中国以外的国家一直认为中国媒体只是宣传的工具。几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担任教授时,这种错误认知更让我深有感触。苏世民书院的学生大多数为美国人,当我向他们展示了一段关于中国媒体的视频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们原以为中国除了宣传媒体外没有其他媒体。我还给他们分享了中国的综艺节目、讨论节目、精彩的电视剧和轻松的娱乐节目等。
我撰写《新兴世界秩序里的中国媒体》一书的初衷是为政治和从事国际事务的人士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媒体的背景知识,毕竟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媒体业。写这本书时,我构思了一位年轻人,他想成为欧美的政治家或者国际关系专家,了解中国对他的未来非常重要,因为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极具影响力。
《新兴世界秩序里的中国媒体》戴雨果著
人民网:您还参与过什么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项目?可以为我们分享下在推进的新项目吗?
戴雨果:我参与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探讨西方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健康方面的问题和西方官僚主义等。我们重点想揭示西方走过的路的风险和我们后悔走过的路,中国应该小心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我认为,如果想要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最好通过小说来呈现。我正在写一本小说,讲述在伦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不总是友好的海外环境中面临的困难。
学会审视自己的假设
人民网:作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迪士尼全球媒体与通讯访问讲席教授,您认为促进中西方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关键是什么?
戴雨果:对欧美人来说,他们习惯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认为是世界领导者。让他们了解中国文明在过去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自19世纪初以来的两百年里所经历的苦难,这点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领导人和普通中国人的态度,更会帮助他们在看待各国之间纷争时更为全面。
我认为,中国人理解英语世界并没有太大问题,但除了少数对中国感兴趣并愿意去中国的人之外,西方人对中国难以产生了解的兴趣。其实如果年轻人去过中国并且有了良好的体验,就不会再相信报纸或电视节目中那些关于中国是“世界敌人”的胡言乱语。我在苏世民书院的学生们,通过在中国的经历,开阔了眼界,更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人民网:苏世民书院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全球领导者。您认为下一代世界领导者应该学习哪些重要内容?
戴雨果:不论是美国、英国的学生,还是中国的学生,质疑自己的假设都是相当困难的。美国学生发现,他们关于身份认同、政治正确以及某些时尚问题的观点,可能并不被其他文明的人所认同。同样,一些中国学生也认为他们被告知的关于美国的信息往往非常负面。在此情况下,我想让他们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假设,即各自的文化和社会所赋予他们的假设。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破坏或反对自己的文化和社会,而是他们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并从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人民网:作为欧洲首个中英双语预备学校肯辛顿韦德小学的创始人之一,是什么促使您参与这个的项目?
戴雨果:我开始学习汉语的时间太晚了。虽然我能读中文小说,但我永远无法在说中文和用中文写作等方面有太大成就。在我看来,英国的孩子们需要从小开始学习中文,不仅会说中文,还能在与中国人交流时感到自在,并理解中国人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
事实上,孩子几乎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掌握了语言和与之相关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绩,因为至少有一些英国人将来能够说,他们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有所了解。
(责编:于洋、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