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X”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大湾区“双向奔赴”迎来新年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4-11-23 01:17:17 来源: sp20241123

  -编者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香港澳门地处岭南,一直以来在经济、文化上都与广东紧密相连。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获粤港澳三地经济界大力支持。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在经济、科技、教育、交通、法制等各个方面推进大湾区融合。特区政府与各界也积极响应。

  如今,“北上”的香港市民和“南下”的内地旅客摩肩接踵,一场场来自大湾区内的“双向奔赴”,也随之不断上演。

  2023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这几年来,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粤港澳大湾区“1+N+X”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广东将促进大湾区营商环境迈上更高水平,加快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在要素流动、产业合作、跨境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

  综上,本期政经观察介绍大湾区融合所取得的进展、三地企业的动作和诉求、相关人士的经历和声音。新的一年,大湾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又将有哪些重点领域需要关注?笔者尝试将以上内容梳理清晰,以飨读者。

  “疫情三年在香港都待腻了,通关给了我们更多去内地玩的选择。”去年12月25日是香港圣诞小长假,Emily与朋友早早就来到罗湖口岸过关。几乎每周都要去深圳玩的她,也被当天的“北上”长队吓了一跳。

  2023年是“个人港澳自由行”实施20周年。随着疫情防控转段,2023年1月8日内地与香港多个口岸开始分阶段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

  这一年来,“港人北上”随着两地全面恢复通关形成热潮,内地物美价廉的消费给了港人一点“小小的震撼”,每月平均超过400万人次香港人前往内地,带来庞大的消费力;

  这一年来,“澳车北上”“港车北上”落地让两地普通居民实现“一脚油门”到广东,“粤车南下”新进程也让广东人对开车前往港澳多了新盼头,大湾区城市间人员流动更加畅通,经济社会整合也随之不断深化;

  这一年来,香港“抢人才”政策狂揽8.1万人申请,“高才通”仿佛为大湾区打开了一座人才宝库,让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的人才加入8000万人的队伍,不断壮大着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这一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按下了“加速键”,深圳园区成为吸引港人创科发展的新平台,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香港企业陆续入驻,让大湾区创科人员对粤港跨境协同创科萌生更多期待。

  一场场来自大湾区内的“双向奔赴”,还将不断上演。

  ●南方日报记者 陈彧 吴彬彬 钟烜新

  互联互通持续加快

  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的一年。在这一年来,粤港澳三地政府主动作为,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完善规则机制“软联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各种要素流动也更加通畅。

  去年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宣布去年1月8日起内地与香港多个口岸开始分阶段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此后,粤港两地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双向奔赴”。作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自恢复通关以来便步履不停,频频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到访广东多个城市。为加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高水平合作,本届特区政府更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

  两地全面恢复通关,也带动了港人“北上”的热情。一系列交通利好政策陆续推出,便利着大湾区人员交流。

  高铁列车成为内地与香港之间更加高效的出行方式。去年1月15日,铁路部门分阶段恢复开行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跨境列车。去年4月1日零时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长途服务全面恢复,之后更逐渐增加东莞站、惠州北站、河源东站、湛江西站等站点,香港直达内地城市高铁站增加至73个。截至去年11月19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当年载客人次已超2019年全年,超过1700万人次。

  2023年1月1日、7月1日,“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为港澳人在“北上”的持续消费热潮下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

  迎着“北上”的人流,“南下”旅游、发展的广东人也在收获各种新政便利。先是香港公布了“粤车南下”政策的研究新进展,临近年底实施的“经珠港飞”更让内地旅客可陆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无须办理香港入出境手续。

  随着经济复苏步伐不断加快,物流运输需求也日趋丰沛。香港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优势,与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建立货物流转新机制,国际机场、货运码头货如轮转。去年4月,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在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成立,货物登机前的处理程序前置到物流园内完成,再坐船直接去香港机场上机,让空运货也可以像旅客一样“异地候机”,让大湾区内的国际货物处理工作更为高效。

  大湾区内加速聚集和流通的,还有各种创科要素。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发展为“特区中的特区”,实行专属的跨境政策,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动,让港深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正带领香港社会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他在新一期《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全面提升大湾区城市间高水平合作的重点措施,包括香港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在规划上深度对接的北部都会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告诉记者,随着大湾区内地九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间人员、货物流动更加畅通,经济社会整合也在不断深化,为整个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可以发现,大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布局开始协调统一,大家共享发展红利,也为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高层次领域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冼汉迪说。

  全面恢复通关带旺双向旅游

  自2023年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北上深圳攻略”系列视频成了24岁的香港博主Emily发布的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哪家潮汕牛肉火锅最好吃、哪里做美甲好看又实惠、哪家KTV服务最好……Emily的视频不仅是被很多香港网友收藏的攻略,还有不少深圳网友留言表示“连本地人都被安利了”。

  恢复通关后,Emily去深圳的次数已经多到自己都数不清了。“差不多每周都会去,交通很方便,有时玩到晚上10时半福田口岸关门时才踩着点回香港。”她告诉记者,去深圳主要是为了吃,最常吃的是潮汕牛肉火锅,“又新鲜又便宜”。5元的蜜雪冰城、香港少有的老酸奶也是她每次的必吃项。

  Emily一家是“港人北上”消费热潮的一个缩影。据香港入境处数据,自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港人北上”每月平均超过400万人次。到去年11月、12月,逢星期六北上的港人平均每日逾30万。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1月1日当天香港各口岸便有39.6万人次出境。

  通关后,热闹的不仅是“港人北上”,更有内地游客访港旅游。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透露,自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跨境旅游后,香港旅游业迈向复苏。去年第三季度的访港旅客人数接近1044万人次,已恢复至2017年和2018年平均水平的约七成。

  “恢复通关后,我就一直没停下。”香港导游张春辉现在每个月要带约10个旅行团,从早上8时到口岸接游客到晚上把游客送回酒店,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为迎接内地游客来港,去年年初,张春辉专门参加了香港旅游业监管局组织的导游培训,学习新的景点路线。“其实疫情三年香港没有停下建设的脚步,现在游客观光游览的去处更多了。”张春辉告诉记者,除了维多利亚港等经典景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南丫岛、大屿山等文化和自然线路也很受内地游客的欢迎。

  张春辉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联通越来越便利,“人走动了经济才会流动,把整个大湾区都带旺”。

  从“自驾去广东”

  到“自驾去港澳”

  在过去的4个月里,香港沙田的居民杨富艺与家人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跑一趟广东,打高尔夫、吃乳鸽、逛商场、住度假酒店。一家人在社交平台上打卡图片、视频,也让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探索珠三角的行列。

  杨富艺是“港车北上”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在“个人港澳自由行”实施20周年之际,“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新政也在2023年相继实施。

  两个政策推行之前,港澳居民要开车进入内地,只能申请粤港两地车牌。但车牌数量限制和申请条件严格,许多港澳居民望而却步。冼汉迪拥有两地车牌多年,日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在他看来,“港车北上”相比以前的政策,不仅扩大了受众范围,也让更多香港居民有机会享受自驾游内地的便利。

  去年1月1日零时起,澳门车主只要成功预约“澳车北上”,便可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到去年7月1日,“港车北上”正式实施,让普通的香港车主也可以申请临时入境机动车牌证,车辆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可多次入出广东。

  “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开通以来,连通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一天比一天“火热”。珠海拱北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1日,港珠澳大桥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港、澳单牌车100万辆次。

  另一组数据则反映了“港车北上”车主到内地消费的趋势。该政策落地首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通行的香港单牌车只有6900辆次。到了去年10月,这个数据已达5.3万辆次,增长了近8倍。

  尤其是自去年10月以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单牌车日均通关量超5000辆次。高峰期周末及节假日,日均通关量更是接近7000辆次,约占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客车的六成。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也告诉记者,“港车北上”非常受香港车主欢迎,尤其是在假期享受大湾区自驾;“港车北上”也方便了香港商务人士“北上”谈生意,让大湾区的商贸交流更加便捷。

  同时,大湾区人期待的“粤车南下”也更新了进度。据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透露,特区政府正积极与内地商讨“粤车南下”政策,将会分两阶段落实。首阶段预计会在今年内,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大型自动化停车场项目完工后实施。届时,广东旅客在该停车场停泊车辆后,可以乘车到香港机场转乘飞机前往外地,或者在大桥口岸入境香港。林世雄也解释,“粤车南下”首阶段不安排内地车辆驶进香港市区,主要是考虑到香港交通承受能力不足。

  冼汉迪告诉记者,“港车北上”后再有“粤车南下”,随着大湾区内地九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间人员、货物流动更加畅通,经济社会整合也在不断深化,为整个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高才通”助力建设人才高地

  港人热爱“北上”消费,内地人则瞄准“南下”发展的新机遇。

  “没想到获批这么快!”去年1月9日,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开放申请不到两周,周荣华就成了他的校友圈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本届特区政府在2022年12月28日正式推出“高才通”计划,主要面向高学历或高收入人士,获批者可以拿到为期两年的香港签证。内地共有13所高校在“高才通”计划认可的全球百强大学名单之内,也包括了周荣华2006年本科毕业的华中科技大学。他花了两天时间准备申请材料,去年1月8日提交申请,不到24小时就收到邮件通知“已获批”。

  周荣华告诉记者,他申请“高才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拓展公司海外业务。他从事游戏行业近15年,前年刚从北京搬到深圳,和朋友创办了一家游戏研发和发行公司。“高才通”获批后,他在香港也注册了一家公司。如今他依然住在深圳,工作日坐高铁到香港办公,也经常去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出差。

  “深圳适合做游戏研发;广州的游戏发行在全国首屈一指;香港则有‘一国两制’的优势,是我们发展海外业务的桥头堡。”周荣华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游戏产业优势互补,“高才通”的身份和便捷的交通让他可以在各个城市之间灵活安排工作。

  随着新一届特区政府各种人才计划的推行,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已经有逾8.1万人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到香港。其中,备受关注的“高才通”收到超6万个申请,有超4.7万已经获批,申请者主要是科创、金融和贸易行业的人士,也不乏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居民。

  为了帮助新来港的“高才通”人士融入香港,香港立法会议员尚海龙去年7月创办了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举办了多场招聘会、讲座,目前会员人数超过1.35万人。

  “‘高才通’打开了一个人才的宝库。”尚海龙认为,“高才通”计划吸引了全球各地人才来到香港,有利于人才有序流动,激活人才的创造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高地也有推动作用。

  通过与“高才通”人士交流,尚海龙指出他们申请来港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金融和科创届人士在香港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或者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占比最高的则是希望让子女有机会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尚海龙指出,香港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高才通”人士带着子女一起来香港,有利于缓解香港的人口负增长压力。“解决好‘高才通’人士子女来港就学问题,是稳定‘高才通’家庭、吸引他们安心在港就业、创业的核心问题。”尚海龙说。

  河套深圳园区

  让香港创客跨境而来

  “坐一站地铁,再骑一会儿共享单车,就可以到深圳园区的分公司了。”作为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孙子雯早已熟悉了香港深圳两地跑的工作日常。她告诉记者,公司入驻深圳后可以让他们的工程师更方便地跟客户对接,去调整、优化自身的产品。

  创建于2017年的高瞻创新主要研发微云台防抖技术,可以运用在手机、穿戴式拍摄设备上。据孙子雯介绍,他们目前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内地的客户进行合作,所以经常需要到内地进行沟通、协调。“这里临近香港,内地客户过来也方便。工程师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客户技术需求进行调整、研发。”孙子雯说。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将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规划中提出30项措施,涵盖深圳园区的发展定位、目标、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如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等,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的公布,让不少看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创科人士吃了“定心丸”。随后在去年9月7日,40个项目集中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也在同日正式开园。吴国声创立的深圳市云链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的企业之一。

  “一方面是深圳园区跟香港位置接近、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是这里有很好的创科政策,例如一些优惠的信贷服务,让创科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而更让吴国声看重的,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所带来的创科机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具备开展跨境数据先行先试的基础和条件,更提出要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对我们未来业务开展是巨大的机遇。我们也可以通过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来帮助这些数据安全流动。”吴国声说,随着深港两地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来深港两地在跨境数据方面的业务必然将呈现指数型增长,助力深港科技合作更上一层楼。

  “未来是否也把公司的科研中心放到深圳?我们对这个问题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孙子雯也期待着,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加快,创科要素流动的日趋便利,未来公司的科研活动将不再被一条小小的深圳河所“束缚”。(南方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