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资本市场改革下一步如何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

发布时间:2024-12-01 03:13:58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社 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资本市场是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力量,具有信息公开透明、价格信号灵敏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对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

  赵锡军说,为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聚焦发行端、产品端、中介端、投资端等重要端口,明确了中国资本市场下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方向,对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无疑是全面注册制改革。

  若以4月份首批新股上市算起,全面注册制落地迄今已半年有余。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统计,全面注册制落地半年来,A股新上市企业共有188家。其中以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新股数量和融资规模排名均靠前。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但也存在个别现象引发关注。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指出,近期浙江国祥“同一资产二次上市”的风波,引起部分投资者关于“注册制是不是无人管”的讨论。必须看到,注册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放管结合”,是在兼顾市场化的同时保护投资者,调整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市场需要承担更多“价值发现”的责任,监管需要更多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和违规处罚等举措来承担“价值保障”的职能。监管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关于多元化股权融资,在赵锡军看来,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众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股权融资渠道。

  据媒体统计,截至10月11日,年内共有119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合计首发募集资金超1000亿元人民币。但与此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偏高、融资效率较低的问题也引发关注。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下一步需要推进信用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让市场了解中小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专项基金、担保或贴息等举措的落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提供更灵活、更适合其发展需求的融资解决方案。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至关重要。”赵锡军说,通俗地讲,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产品就是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这一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久而久之市场将无人问津。

  赵锡军指出,近期监管层已表态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健全促进常态化分红的机制安排,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诚信经营。下一步的关键是推动相关措施尽快落地落实。

  “全面注册制之下,市场对投行、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赵锡军说,以投行等中介机构为例,中介执业规范是资本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注册制改革不是对企业上市门槛“放水”,而是对保荐机构投行业务的履职能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内部协同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要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压实其“看门人”责任,促进其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