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1:40:47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社 香港1月10日电 题:濮存昕:我是藏在角色后面的人
中新社 记者 刘大炜
“我已经超过70岁了,这本书是我70岁时想做的一件事情。不想让时间把生命‘偷’走,就选择把它记下来。”9日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携新书《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香港读者见面。一开场,濮存昕便道出这本书的创作用意。
1月9日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携新书《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香港读者见面。 中新社 记者刘大炜摄“这本书于自己是防止遗忘的记录,于观众则是内心世界的坦白”。濮存昕说,他用了近一年时间创作,起初全书洋洋洒洒30万字,后经修改与精炼,终凝聚成20万字出版。书中,他以曾经饰演过的角色为主线,分享了40余年的演艺生涯和新书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角色”二字,是贯穿这本自传的重点。在濮存昕眼里,戏如人生,演员就是藏在角色后面的人,做角色的事、说角色的词,用角色的名义来表达自己。
濮存昕的自传就像半部人艺史。濮存昕的父亲苏民曾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副院长,1952年,北京人艺一成立,苏民便来到剧院,成为第一代演员。一年后濮存昕出生,有人开玩笑说他是“人艺的长子”。跟着父亲在剧院长大,看戏对濮存昕来说如同吃饭睡觉,是生活的日常。“戏比天大”,濮存昕从小就有深刻的理解。
“我是观众的考生。”濮存昕在书中写道,他把演员登台表演比喻为接受观众的考验。在他看来,身为话剧演员,必须用实打实的真功夫,用角色为观众展现艺术的真实感。“话剧是必须和观众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形式,它真切地为观众呈现了声音和空间的美感。”
多年来,通过一个个作品,濮存昕完成了对李白、鲁迅、曹操、弘一法师(李叔同)等人物的演绎。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对李白的塑造。
话剧《李白》1991年在北京人艺首演后,濮存昕一场不落地演了30多年,李白这个角色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从李白身上,他学到了一种“天地为宾我为主”的淡然。见面会上,濮存昕提到,这本书出版后,他找朋友刻了一枚写有“不在乎”的印章,表示“轻舟已过”,以示“舍”“了”之意。“我认为是李白在塑造我,而不是我在塑造他。”
谈及与香港的缘分,濮存昕先提到的是《德龄与慈禧》,在这部香港话剧团的原创话剧内地版中,濮存昕饰演光绪。在濮存昕看来,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面向世界的窗口。
“香港是个很快的城市,内地现在也很快。但是有时候不能太快、太商业了。王家卫先生最近的《繁花》,大家都在看,慢工出细活,就是好。”濮存昕也期待未来再来香港演出,并开玩笑说希望未来有机会也能加入香港话剧团。
创作自传让濮存昕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换。这一次,他将成为读者的考生。应对这场考验,濮存昕对自己的要求是“尽量不编,不矫情”。濮存昕谦称,他的书写能力很差,“写作对我来说是件难事,但书写过程中,我时刻告诫自己‘坦白’和‘节制’这四个字。”
谦逊有礼,是濮存昕当晚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如今,从艺40多年的濮存昕年已古稀,他笑言比演过的李白、曹操、弘一法师、鲁迅这些角色年纪都大。不过,他还是期望能再演三到五年,给观众带去更多好角色。
“我知道现在自己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我想走得慢一点,让自己衰老得慢一点。”濮存昕说,他希望自己能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可以老,但也能发现新空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