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盼,决不避难(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发布时间:2024-11-22 01:01:05 来源: sp20241122

  不久前,丽香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列车驶入哈巴雪山隧道,从进到出9000多米,用时3分多钟。为了这段看似寻常的路段,建设大军在高原上奋战了近9年。

  丽香铁路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一路翻山越岭,全线桥隧比高达73.4%。其中难度最高的隧道,莫过于我参与建设的哈巴雪山隧道。这里集超大埋深、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挑战于一体,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早就听闻这个工程的难,但直到抵达现场,我才真正感受到这块“硬骨头”有多难啃。这里最大埋深1155米,实测接触应力接近设计允许最大接触应力的5倍。在如此强的地应力下施工,隧道极易出现围岩溜坍、支护变形等险情,每米掘进都十分困难。

  如何攻克施工难题,并无经验可循。2021年初,当隧道主洞还剩360米打通时,因围岩变形,已经挖好的作业面里有189米发生溃裂,边墙被变形的围岩挤压进1米多,我们只得重新支护。这样的围岩变形,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怎么办?溜坍了,就重新开挖,变形了,就加强支护。高原筑路、穿山打隧,是物质的角力,也是技术的对垒。我们坚信,只要有决心,就没有打不通的隧道、战胜不了的困难。

  于无路处开新路,要坚定意志、昂扬斗志,更需要向科技要答案、在一线找方法。在掘进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优化工艺工法,同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深入隧道“把脉开方”。由此形成的施工方案为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技术支撑。一系列控制技术措施还获得了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为高原铁路建设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实践探索和技术经验。工程现场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孵化地、试验场。情况越复杂、难题越多,越需要开拓创新,也越能实现技术突破。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哈巴雪山隧道的贯通,是丽香铁路建设的缩影。海拔高境界更高,标准高热情更高。9年来,全线2万多名建设者不畏艰险,在崇山峻岭间变天堑为通途。也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千千万万铁路建设者们奋战在铁路“留白区”,克服地形地质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重重困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让火车开进沙漠、动车开上高原,把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在祖国的壮美河山,让一条条“钢铁长龙”成为沿线百姓的希望路、致富路。无论铁路建设任务多艰巨、条件多艰苦,只要国有所需、民有所盼,我们召之即来、决不避难。

  筑路亦是筑梦。记得施工的这些年,时常有山区群众问:“隧道打通了吗?”“我们什么时候能坐上火车啊!”如今看到人们乘坐火车出行的喜悦场景,我们建设者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作者为中铁十六局丽香铁路项目职工,本报记者叶传增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5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