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3:51:32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南昌7月14日电 题:“我在图书馆里修古籍”:“Z世代”古籍修复师的青春选择
中新网 记者 李韵涵 姜涛 刘力鑫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里面凝结了先人的智慧与文明,通过对古籍的修复与保护,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盛夏时节,室外暑气逼人,在江西省图书馆内的一间古籍修复室内,该馆历史文献部古籍修复员翁妍钰正静心修补一本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籍。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浩如烟海的典册,不仅记录了历史,还承载了无数的文明遗产。但随着年份的增加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珍贵的古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为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加入古籍保护工作。
7月12日,江西南昌,翁妍钰正在对几张经过修复的古籍书叶进行锤平。刘力鑫 摄作为一名“Z世代”,翁妍钰从小便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她选择了“古籍保护与修复”这门看起来略冷门的专业,毕业之后便进入江西省图书馆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
江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馆藏有近38万册古籍。汗牛充栋的古籍,不仅有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师傅”守护,还有像翁妍钰这样的青春力量加入,让古籍重返“青春”。
“古籍常会出现老化、酸化、虫蛀等破损情况,南方潮湿的天气也容易致古籍发霉,产生粘连等情况。”翁妍钰表示,自己现在常处理的问题便是虫蛀,需要将一册古籍一张张拆开,逐张补好被虫蛀的部分。
7月12日,江西南昌,翁妍钰展示自己此前修复的一部古籍《康熙字典》。刘力鑫 摄在江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内,翁妍钰正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册清刻本《康熙字典》。经历岁月沧桑,这本古籍纸张泛黄,每一张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洞,翁妍钰选取了与之匹配的纸张,配上调制好的浆糊,耐心地将一个个破洞补好。
“在修复之前,我们会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纸张的特性,每本古籍的纸张厚薄程度不同、颜色不同、原料不同,甚至纹理也不同。”翁妍钰称,仅修复用纸就有200余种,还要根据纸张特性调配不同的浆糊,有时还需将纸张用破壁机打碎,造出纸浆用于修补。
“修复时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最小干预的办法,不对古籍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在翁妍钰看来,修复古籍最大的目的便是保护,通过修复让古籍能更长久保存下去。
7月12日,江西南昌,翁妍钰正在修复一本清刻本。刘力鑫 摄配纸、分解书叶、补书叶、齐栏、锤平……古籍修复十分复杂,有20余道工序,修复时间需以年来计算,需要十足的耐心与细心。但在翁妍钰看来,自己十分享受这份工作。
翁妍钰表示,自己在接触古籍的那一刻,仿佛和作者有了跨越百年的交集,不少古籍上还有各个年代读者的批注。此外有些古籍上还有前人修复的痕迹,先人的文明思想以及前辈对古籍的保护在一瞬间便具象化了。
经翁妍钰等古籍修复师修复好的古籍,不仅延长了“寿命”,其内容也最终将呈现在读者眼前。江西省图书馆会将这些修复好的古籍逐册扫描,将其数字化,读者可在网络上阅读其电子版,也可前往江西省图书馆借阅古籍原书或影印版。
“古籍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修复也是无止境的。未来希望能把握好交流机会,多与前辈及同行交流,学好本领保护更多的古籍。”翁妍钰表示,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古籍在自己手上重获“新生”。(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