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5:18:23 来源: sp20241226
据了解,随着鲁班工坊、毕昇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海丝学院、大禹学院等“中国味”十足的职业教育海外平台在世界各地影响不断扩大,“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办学模式日益受到欢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职教出海”是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
据统计,目前,全国27个省(区、市)的200多所职业院校在7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约400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多个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已纳入所在国的国民教育体系。33个鲁班工坊在29个国家开设了14大类57个专业,累计参与学历教育超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2.2万人次。浙江省已有30所高校在33个国家设立了39所丝路学院,到2027年有望突破50所。针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调研发现,超过65%的受访者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持乐观态度,认为发展空间大;83%的受访院校认为职教国际化要特别重视中资企业海外员工的技能培训。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认为,鲁班工坊等职业院校海外办学平台仍存在“双高”院校“单打独斗”、海外办学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的情况。职业教育“走出去”与多领域、多行业密切相关,更需要统筹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发挥联动效应。
未来,助推“职教出海”行稳致远,仍需不少保障措施。例如,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快出台支持“职教出海”的专门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职业院校“抱团出海”;研制“职教出海”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境外职教办学平台建设和评估标准;将职业教育国际化放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突出位置;鼓励各国使领馆、地方商会等组织参与“职教出海”,研究建立海外办学风险评估机制和支持机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普及,加强数字技能供给等。
在促进民心相通的过程中,教育比任何其他外交工具都更能超越国家、民族、种族、文化、宗教和地区间的藩篱。“职教出海”也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鲁班工坊等海外职教项目,是“小而美、惠民生”项目中的典型代表,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大国外交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一个个海外工坊和学院,融汇了东方古老智慧与工匠精神,搭建的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桥梁。因此,在发展路线上应始终坚持高质量、品牌化、可持续,在发展目标上应逐步从“建成”向“办好”转移,对办学成效不理想,甚至影响中国职教海外形象的办学平台要及时调整。办好鲁班工坊等海外职教项目,从长远来看,还应促进中国教育标准、方案、模式和制度的“走出去”与“融进去”,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中国的职教经验,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发展,支持各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倪好,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