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7:08:57 来源: sp20241206
4月9日,授勋仪式前,中国维和官兵整齐列队。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中国维和官兵为巴基斯坦一级医院转诊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 秦琳瑛摄
春节前夕,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到布卡武市区复兴学校教师塞拉芬·布库鲁(右一)家中探望时,布库鲁所拍的自拍照。客厅墙上张贴着中国维和官兵在复兴学校等地开展活动时的留影。 塞拉芬·布库鲁摄
授勋仪式上,中国维和官兵进行分列式。 王树虎摄
日前,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赴当地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图为维和官兵进行舞狮表演,并与学生互动。 张 琦摄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救援当地被困车辆。 王 超摄
4月9日,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
自2003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刚果(金)派出27批次工兵、医疗维和分队近6000人次。21年来,中国维和官兵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不畏困难艰险,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团长兼联合国秘书长刚果(金)问题特别代表凯塔在授勋仪式上表示,中国一批批维和官兵在任务中充分展现严明纪律和专业精神,守护当地和平与发展。
“看到当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驻地位于该国南基伍省,任务区内安全形势复杂严峻。记者辗转抵达中国维和工兵分队驻地中国半岛营区时,一下车,只见迎面走来的官兵个个皮肤晒得黝黑。“这边太阳光线强,整天风吹日晒,确实挺辛苦。不过当我们修建道路、架设桥梁,看到当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维和官兵卫锐笑着说。
“我执行过很多项工程任务,印象最深的不是困难最多的工程,而是巴拉卡城区道路施工任务。”卫锐对一个场景记忆犹新,“道路施工部分完工后,一个当地小朋友拿着泥巴捏的推土机模型跑到我面前,演示中国维和官兵修路时的情景,还向我竖了个大拇指。那一刻,我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正值雨季,刚果(金)N3公路米提至布尼亚克里路段因雨水冲刷受损严重,出现大量过水路面,冲沟最深处达到2米。由于缺乏有效排水设施,部分路段车辆无法通行。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接到道路抢修任务后,成立米提分遣队,开展抢修工作,并提前3个工作日完成任务,保障车辆运行。
授勋仪式结束后,记者跟随维和官兵探访受灾路段。远处走来几名赶着牛群的当地民众。看到我们,他们热情地走上前,反复地说:“中国,好样的!”
“雨季自然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很大。”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指挥长王绍鸿告诉记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维和官兵总是迎难而上,科学统筹,合理制定方案,高效优质完成各类工程任务。“我曾不止一次与中国维和官兵合作,他们面对困难,总能及时完成任务。中国维和官兵的专业性和敬业态度令人钦佩。”联刚稳定团驻布卡武市民事部门工程官詹姆斯·洛博说。
尽管条件艰苦,但王绍鸿已经是第四次来到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第一次来这里还是17年前。这么多年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了,总想回来看看我们修的道路、桥梁怎么样了,周边的老百姓生活有没有得到改善。”王绍鸿说,“这次来没敢告诉父母,他们年纪大了,难免为我担心。”
“那你还会继续报名参加维和行动吗?”记者问王绍鸿。
“当然。时刻准备着!”他干脆利落地回答。
“为健康‘守岁’,这是一个别样的除夕夜”
联刚稳定团南部战区中国二级医院距离中国半岛营区大约1个小时车程,这里是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的驻地。
营区不大,走一圈不到300步,没几分钟就能走完;营区内房屋设施简陋,条件十分艰苦。“博爱”“仁爱仁善”“铁血丹心,壮志凌云,仁心妙手,风雨关情”……伫立在道路两旁的石刻见证着一批批维和人员的无私付出。
走进接诊大厅,记者见到了前来就诊的埃及警察营军官拉米。他近期牙龈不适,来到口腔科治疗。“中国医生向我们提供专业的治疗服务,他们对患者非常友善、耐心细致。”拉米在刚果(金)工作已有一年半,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要数今年除夕夜的那台手术。”中国军医孙载花清楚地记得,当时,医疗分队正在举办新春晚会,当地巴基斯坦一级医院紧急转送来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患者已经拖了两天,随时有阑尾穿孔的风险,可能危及生命。我们立刻对其进行手术,术中发现患者阑尾化脓,幸亏及时进行了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孙载花回忆道,“手术顺利结束,我们走出手术室时已是凌晨两点半。为健康‘守岁’,这是一个别样的除夕夜。”
术后6小时的护理尤为关键。患者被送回病房后,护士长杨巧巧领着值班护士守护在旁。大年初一一大早,参与手术的医生们就来到病区查房,看到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大家才放心。
“中国军医的敬业精神、精湛医术,让我很感动。我要把这次经历讲给更多的朋友听。”陪同患者前来就诊的萨阿提议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一起合影留念。照片上,大家一起留下开心的笑容。
参观营区、分享美食、举办球类比赛……拉米说,营区相隔不远的埃及警察营和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经常一起组织活动,“我对去年中国维和官兵组织的端午节活动印象深刻,我学会了包粽子,看了在基伍湖上举行的龙舟赛,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他告诉记者,今年休假时计划去中国看一看,亲身感受中国迷人的风土人情。
凭借着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赢得患者信任,受到广泛认可。一位乌拉圭维和士兵在自己的胸牌背后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负伤,请把我送到中国医院。”
“将爱心的种子播撒在非洲大地上”
“你好吗?”在中国半岛营区周边,15岁的当地男孩林萨见到记者,热情地用中文打起了招呼。林萨刚搬家至营区周边半年多,如今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跟记者交流,他告诉记者,“我要学好中文,长大后希望去中企工作。”
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由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和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所属第940医院为主抽组组建。中国维和官兵不仅在当地修路架桥、治病救人,还向驻地周边民众教授汉语,组织爱心活动,提供各类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位于布卡武市区的国际SOS儿童村里,生活着一些因为战乱、疾病和饥饿失去父母的孤儿。今年1月,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来到儿童村,为孩子们送去食品、医疗用品和文体用品等物资。
“这不是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第一次来看望孩子们,从2005年以来我们就一直保持合作关系,感谢他们的帮助。”布卡武国际SOS儿童村主管克拉维斯说。据介绍,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多年来坚持向儿童村提供医疗救助和物资帮助,维和官兵轮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心从未间断。医疗分队队长温晋深有感触地说:“一次维和行,一生维和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将爱心的种子播撒在非洲大地上。”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还经常到布卡武市区复兴学校开展活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一起踢足球。这些温暖的瞬间,被学校教师塞拉芬·布库鲁用镜头记录下来。他将这些照片贴在家中客厅的墙上,“中国维和官兵给孩子们送爱心,还为我们修路修桥,我们对此充满感激。这些照片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我会好好珍藏。”
道路维护、车辆救援、爱心助学、义务巡诊……21年来,中国维和官兵坚守一线,播撒希望,守护和平。工兵分队累计完成工程勘察660余项,完成工程任务580余项,修复道路1800余公里,抢修桥梁80余座;医疗分队累计接诊3.3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100余人次,手术5200余台次。去年10月,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克里斯蒂安·桑德斯在视察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营区时表示,中国维和官兵与当地民众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刚果(金)和平进程作出贡献。
“看时光如水,看夜晚有光,听湖水悠悠,听誓言回荡,蓝盔下的故事,红十字的信仰,愿山河无恙,愿世界无伤。”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业务副队长徐明创作的队歌《愿》,表达了维和官兵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5月4日,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圆满完成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顺利返回国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17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