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戏曲焕发新彩(暖闻热评)

发布时间:2024-12-25 15:19:19 来源: sp20241225

  【关键词】传统戏曲

  【事件】檀板笙歌,绕梁不绝,衣袂翩跹,余韵悠悠。越剧《新龙门客栈》自去年3月首演以来,演出超过160场,短视频平台视频播放量超18亿次,观众多数是年轻人。前不久落幕的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持续50多天,举办30余场演出活动,近2万名观众参加,其中年轻人占四成以上。如今,传统戏曲焕发新彩,频频出圈,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点评】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红氍毹上的舞袖歌弦,摇曳翻飞的如练水袖,余韵绵长的声腔戏文,精致典雅的华服严妆……在剧场里,在屏幕中,在课堂上,不断被挖掘、展示、传播的戏曲之美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惊艳。

  传统艺术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吸引着当代年轻人的关注。《锁麟囊》体现善有善报、《四郎探母》解读忠孝仁义、《梁山伯与祝英台》歌颂忠贞爱情……优秀传统戏曲作品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观众。同时,戏曲中朗朗上口的唱段、精湛独特的技法、华丽别致的行头,总能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听觉的丰富体验。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图案皆用苏绣,色调淡雅,工艺精致;又如,婺剧《白蛇传》文戏武唱,许仙的跌、扑、倒、翻、滚、跘等一系列惊险动作令人叫绝。传统戏曲艺术历经沧桑、历久弥新,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进行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的创新创造。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将舞台搬进园林,在朦胧夜色、亭台水榭间吟唱表演。沿着石板路,一路走、一路看,随着演员婉转的曲调,循着沧浪亭的复廊、花窗移步换景,观众沉浸其中感受江南风韵与昆曲之美。拓宽表演场景,探索多元融合,表现形态日益丰富的戏曲,带来耳目一新的生动体验。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人物的标签化形象,还被拍成3D电影,很受欢迎。数字技术为艺术插上翅膀,让传统戏曲声量更大、观众更多。

  京剧、昆曲、评剧、锡剧、花鼓戏、汉调桄桄……短视频中、直播间里,不少95后、00后从业者和爱好者化身主播,向人们展示不同戏曲门类的缤纷色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戏曲创作、表演、传播,为这门艺术注入青春气息,拓展广阔天地。90后演员李烜宇编剧并主演婺剧《浩气春秋》,决心“要成为可以担纲重任的‘角儿’”;《新龙门客栈》的主创团队平均年龄约30岁,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找到了当下文化市场的“爆点”。青年写、青年编、青年演,越来越多青春版剧目与观众见面,火热的“流量”逐渐变成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观众检验的“留量”。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传统艺术在传承中发展,不断获得当代表达和新的生命力。在遵循艺术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古意中开出新意,不断发掘戏曲艺术与时代的连接点、与观众的共鸣点,必将有更多戏曲与青春热烈相拥,让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