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54:42 来源: sp20241117
今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全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居于教育家精神首位,体现了对教师理想信念要求的新高度、对筑牢教师信仰之基的新标准。
理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理想追求。教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既要与“小我”的个人理想相结合,又要与“大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强国梦,才能明确前进方向,砥砺奋斗情怀,找准人生坐标,实现个人价值。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至诚报国就是要立足岗位、忠诚职责、矢志为国,广大教师既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站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立场,又要牢牢把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担负起“筑梦人”的时代重任。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教书育人作为为师之本、执教之本,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以不负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把“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落到实际行动上,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教育作为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和格局,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教育变革趋势,增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历史主动,在应变局、开新局中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在躬耕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扎根教育,报国强国,勇担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一批又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努力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把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的文化底蕴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近代的“教育救国”,其中都饱含家国大义,深藏着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作为教书育人的担当者,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主动做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标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取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精神等优秀文化基因,并将其切实融入个人道德修养,融入个人职业行为,将千百年来形成的“师道”精神代代传承,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新时代“大先生”。同时,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服务国家和人民。
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熔铸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志为人类谋幸福,展现了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世界格局,从根本上体现的是一种“大我”。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就要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中坚定理想信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科学理论引领教师队伍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仰信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宣讲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宣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传播者,既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又把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时代新人,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周坚,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