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6:07:17 来源: sp20241124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汉字的实现技术”展板前,观众正在观看中国古代简牍。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近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2024年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与会代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实践育人改革”,畅谈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文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同时,研讨会致力于改变文科教育可能存在的偏向理论化等问题,使其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让高校文科教育“脱虚向实”。
“脱虚”后如何落到实处?人工智能与文科融合会擦出什么火花?各地高校正积极尝试,努力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探索产教融合模式
近年来,新文科、人工智能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词汇。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新文科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各大高校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与考验。
江西省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表示:“近年来,江西各高校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探索‘1+5+X’工作机制,成立江西省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按马列思政、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五大领域设立新文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分类推进专业创新融合,开展各类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此外,江西还开展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三年专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新文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不仅需要高校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更需要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紧密对接新兴产业,适应新的教育范式和能力要求,对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升级。”用友网络总裁、新道科技董事长陈强兵认为,新文科建设不仅要以理论指导实践,更要关注数字经济中的实际产业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不断更新应用场景,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元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表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数字技术强化文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数字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新框架、新模式、新策略及新路径。同时,应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能更好地运用于文科教育中。此外,新文科和人工智能相融合,还应加入企业力量,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重塑文科教学方式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在文科领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新文科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众多高校通过举办实践赛事、开设跨学科课程、开展个性化教学等措施,进一步改变文科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互动性,使新文科教育更加贴近时代需求。
日前,山东大学第一届大学生文科实践创新大赛落下帷幕。大赛汇聚了来自全校52个学院文理工医各专业的454个项目,吸引了近3000名学生参与。一批聚焦社会关切、紧贴民生热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价值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由此产生。如专为“Z世代”青年打造的红色剧本演绎平台,以及能“画出声音”的儿童音乐教育启蒙平台等,均展示了学生们在文科实践中的优秀成果。
“绘声绘色”项目的负责人,山东大学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崔明欣说:“大赛不仅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更是展现才华的窗口。学校打造的‘课程学习+项目探索+大师引领+竞赛锻炼+平台支撑’实践育人模式,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我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拓宽了文科教育的边界,更为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础。
为拓宽文科学生视野,江西理工大学开设了“工业基础与现代制造业概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概论与应用”等一系列创新课程,鼓励文科学生学习。同时,学校还开办兴趣班、辅修班等,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选课,探索出“工科+文科”新路径。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探索“智学平台驱动,AI赋能外语个性化学习”教学改革。学院组织团队构建外语数智知识图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涵盖英语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技能的课程内容,以及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与区域国别学等学科的数智知识图谱。“数智知识图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辅导和智能诊断评价,提升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江西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创新应用场景
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文科领域的冲击,新文科建设正积极探索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文科实验室、文科教育教学大模型等一系列创新平台载体及新技术应用场景应运而生,推动文科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文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山东财经大学“AI才”专业大模型的发布引发了业界热议。这标志着文科教育在应对技术变革、推动教育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AI才”专业大模型是全国高校首个新文科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它通过融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打造集“知”“教”“学”“研”“训”“智”为一体的教学科研服务平台。“‘AI才’专业大模型的发布是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场景案例的有益探索,也是教育专有大模型在新文科领域实施应用的大胆尝试。”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曾宪文说。
相关专家也表示,“AI才”专业大模型是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文科教育的一次尝试,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发展的潜力,以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建议从学科体系新内涵、产教融合新机制、人才培养新生态等方面发力,使人工智能与新文科的融合发展。”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建议,要打造一批示范性“智能新文科”新形态课程和新形态教材;建立高水平数智文科研究机构,推进文化科技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数智文科理论的中国化研究与实践,加快建设“AI+新文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文科教育带来一定挑战,迫切需要高等文科教育拥抱新技术、探索新变革,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樊丽明说,未来,要促进文科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变,强化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快推动高等文科教育“脱虚向实”。
(记者 魏依晨)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