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三句话,读懂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后的这次考察

发布时间:2025-01-08 07:59:52 来源: sp2025010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青海、宁夏考察调研。

青海,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宁夏,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三天两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民族地区,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

在今年4月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座谈会后的这次实地考察,着眼于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关系到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长远发展。

增强文化认同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教室观摩主题思政课,听孩子们讲述新时代家乡的可喜变化。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所满载沪青两地深情厚谊的学校,正是借助对口帮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缩影。

“成效明显,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的这八个字,分量很重。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从历史走向未来,文化认同始终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善用教育之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日益深入人心。

强化互嵌互融

多民族是我国一大特色,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此次宁夏之行,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考察了一个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

从2014年5月提出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到这些年循序渐进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谈对策,看落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工作上的一个个成功实践,正一点一滴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稳步前行。

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重庆考察时的一番话,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一以贯之。

这次在青海,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宁夏,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走进宁夏银川市长城花园社区居民赵守成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收入、医保报销、孩子上学等情况。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各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是我的牵挂。希望你们把家庭建设搞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策划:杜尚泽

撰文:梁冠群、李建广

海报:李艳

摄影:谢环驰

视觉:毕晓洋 李琰

编辑:朱笑熺

校检:朱利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