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天山南北唱新歌”“刺绣工艺”撑起托云“半边天” 文旅融合 托云筑梦共繁荣

发布时间:2025-01-10 11:09:03 来源: sp20250110

  中国日报电(记者毛卫华)沃野千里,田畴广袤。新疆的众多牧场不仅拥有广袤的草场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新疆图木舒克市托云牧场坐落于雄伟的喀拉昆仑山脉北麓,毗邻天山南脉,与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相邻,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自1951年1月建场以来,它就一直是典型的边境牧场。近些年,牧场依托“托云资源”的资产与资金等生产要素,更新发展理念,赋予了“红色牧场”更多元化的产业繁荣。

  畜牧业兴旺,农作物丰收。托云牧场占地广阔,总面积高达498.89平方公里,其中牧草丰茂的天然草地占据了462.92平方公里,而林地面积为16.46平方公里。牧场海拔跨度在2160至4891米之间,年均气温保持在1摄氏度。牧场沿着国界绵延72公里,既是我国版图最西部的牧场,又是南疆唯一的边境牧场。

  在托云牧场的悠扬牧歌中,民族团结的旋律最为鲜明。托云牧场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艾永珊,这位来自云南昭通的退伍军人,自2019年踏入这片土地后,人生轨迹便发生了转变。初来乍到的他,内心充满了忐忑不安:“当时我很焦虑,这里是祖国的最西端,连日落都延迟了。我从未想过要在这里扎根,更不用说在新疆安家。”然而,艾永珊发现新疆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风景如画,人民友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不想离开。更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在这里遇到了心爱的另一半,从此决定扎根新疆。当地的少数民族民风淳朴,柯尔克孜族的老人十分和蔼可亲。艾永珊说:“我不仅与柯尔克孜族的姑娘结了婚,当了柯尔克孜族女婿,更与许多柯尔克孜族结成了兄弟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放过羊,共同守护祖国边疆。”

  托云牧场逐步健全联结带动农牧民的发展机制,因势利导、全力以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013年11月,一场以“发展农牧民自营经济、助力农牧民多元增收”为主题的活动在托云牧场掀起了热潮。牧场因势利导,紧扣柯尔克孜族妇女在手工刺绣方面的独到技艺,成立了托云牧场柯尔克孜刺绣协会。该协会的创建,既有助于通过手工刺绣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弘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又能够让牧场妇女依靠手工刺绣增加收入、实现致富,推动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劳作、共同生活、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托云牧场积极巩固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打造项目驱动,有效推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实现经营集约化与产业高效整合。2015年,由牧场“刺绣巧匠”吐孔·沙热牵头并成功注册了“托云牧场帕米尔刺绣”合作社。到了2019年,牧场成功申请到160万元援疆资金,用于建设新的手工刺绣产品生产基地。在吐孔·沙热的带动下,合作社目前拥有60名成员,其中43名技艺娴熟的绣工,年总收入攀升至三十万。该合作社通过直销、与克州百来思服装店的业务合作,以及接受附近学校的校服订单等多种渠道,将其生产的床品、家居布艺、女性服装及校服推向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地区市场。

  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商品,市场化推进,托云牧场不懈探索手工艺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助力当地手工艺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维吾尔族姑娘努力曼古丽·买加买提分享道:“在刺绣合作社,我与柯尔克孜族的姐妹互相切磋学习,通过刺绣工艺的差异,我们发现了各民族刺绣的独特风格,同时发现很多共通的地方。在彼此互相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共同进步。”

  以旅游之窗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了群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让“鲜有问津”的古老文化拥有更多烟火气。以柯尔克孜族独特的民俗体育竞技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如民俗运动会、民族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以及非遗刺绣展览,引领游客全方位感受本地文化的无限魅力。

  托云牧场党委副书记姜雄强介绍,近两年,托云牧场凭借一系列特色活动,顺势推出别具一格的民宿小木屋以及相关民宿文化活动,吸引了喀什、克州等地超过2000名游客纷至沓来,为牧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拓宽了新路径。托云牧场力争2025年实现游客数量达到5万人,旅游收入能突破1000万元。

  托云牧场秉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牧场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不懈探求产业的增值空间与经济效益提升,口岸经济的潜力无穷。牧场周边,吐尔尕特口岸、天门、一线天、泉华、红山谷等自然景观环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共同描绘出一幅“石榴籽”紧密相依的幸福家园图景。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