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9:53:01 来源: sp20241114
制图:沈亦伶
核心阅读
越是在基层,越需要用文学浇灌心灵、培铸精神,因为文学的力量正是真善美的力量,正是改变命运、追求梦想的力量
行业百态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作家把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融入创作中,贡献了丰满生动的职业角色和引人入胜的“硬核”情节
基层写作的热潮也让我们重新确认文学与读者的关系:当文学从狭小的圈子和繁复的技巧中跨出来,回归对历史现实的观照,对时代心灵的摹写,对真挚情感的抒发,势必赢得读者和市场的尊重与认可
近日,中国作协“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作家活动周”在京举办。45位今年新加入中国作协的会员代表受邀参加活动。其中“矿工作家”陈年喜、“农民作家”单小花、“外卖诗人”王计兵等都来自基层,他们在辛勤的工作之余,选择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世间百味,抒发真情实感。他们的人生因为文学而改变,他们的文学又打上深深的人生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对于新的文艺群体“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面对数量庞大的基层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如何看待他们、团结他们,怎样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铺路架桥,怎样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这是新时代文学工作的重要课题。基层的文学力量活跃、深厚、澎湃、持久,才能更好推动新时代文学生生不息、日新又新。
把文学浇灌心灵、培铸精神的力量传递下去
点开“外卖诗人”王计兵的微信,其头像是他从去年以来出版的两部诗集的封面,微信签名则是“顾客至上,送货上门”。这是他生活的两面:一面是文学,一面是工作。
农村出身、在江苏昆山打拼多年的王计兵,对文学的热爱始终深埋心底,不曾消退。5年前,他开始做外卖骑手,5年多时间里累计骑行30万里路,写了上千首诗。诗歌的短小精练,恰如其分地填补了他生活的间隙。去年,他的一首短诗《赶时间的人》在网络上“刷屏”,仅在微博上就有2000多万人次阅读。两部个人诗集也接连出版,登上多个畅销书榜单,总印数已超10万册。
王计兵说,做了外卖员,眼中的世界更加立体了。他在诗中写故乡生活,写父母亲情,也写那些用双脚锤击大地、任耳边风声穿行的外卖员,一种来自生活现场的粗粝感、一种艰辛中不失从容平和的人生态度尤为动人。他视文字为砂纸,用它不断打磨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与王计兵一样,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拿起笔来,书写最切身的经历和最深刻的情感,展现从劳动中淬炼出来的意志品质,以其坦诚真切、朴实有力的文字给读者带去精神震撼。
从宁夏的黄土地走上电视节目,再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毫无疑问,农民马慧娟因为写作改变了命运。她日复一日耕种家里的土地,也见缝插针播种文学的土地。6年时间里,马慧娟用坏了7部手机,用拇指“摁”出了40多万字作品,记录着像她一样的西北农村妇女的酸甜苦辣。
如果说出名之后马慧娟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在写作中更加主动地思考生活的动力,更加自觉地给予读者战胜困难的勇气,换句话说,她对文学有了更深的寄托。在她获评2022年度“中国好书”的自传体小说《出路》里,一名西海固女性在移民搬迁政策扶持下不懈奋斗、追逐梦想的故事,如泉水般缓缓流淌。文学的力量不是知名作家的专利。马慧娟们的创作,把他们领悟到的文学力量又传递了下去。他们明白,越是在基层,越需要用文学浇灌心灵、培铸精神,因为文学的力量正是真善美的力量,正是改变命运、追求梦想的力量。
把文学深入行业、描摹时代的优势发扬下去
快递员胡安焉的写作证明了:盯住自己的职业,能盯出怎样的深度。
他在上海当过车店营业员,在云南开过熟食店,在广东上过理货夜班,在北京送过快递。今年,在他出版的非虚构文集《我在北京送快递》里,胡安焉以洗练的笔法记述过往的工作经历,再一次确认“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决定意义”。他的作品清晰写出了那些平凡隽永的时刻,写出了普通人在劳动与磨砺中的自持自省,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可贵追寻。
行业写作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煤矿、公安、电力、铁路、林业等各条战线上的作家,以生动、鲜活、真切的行业经验为时代赋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的社会职业构成发生变化,新业态新职业不断出现。快递就是当代社会的新事物,人们日常与快递员群体打交道,但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了解甚少。胡安焉是从业者、亲历者,也是观察者、记录者,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让人们通过“工作”这个透镜去感知时代生活。有读者评价,在网购如此普及频繁的今天,《我在北京送快递》应该加入市民生活必读书,让更多人了解社会运转背后各行各业的力量。
2017年,一位熟识的基层派出所所长因积劳成疾而牺牲,从那以后,卓牧闲走上了为警察写作的道路。从《韩警官》到《朝阳警事》,写的虽然都是网络文学,但卓牧闲不再追求打怪升级的叙事刺激。身边那些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辈子都是基层警察的朋友,让他坚定了书写平凡英雄的决心。为了写好身边事,他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派出所警务室里;除了社区民警,他还开始给水警等冷门警种作传。一系列警务小说因为说出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心声,在网络上大受欢迎。
行业百态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以警务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在开掘行业题材富矿上具有先天优势。网络作家大多是兼职写作,在作家之外他们还有着各种身份:程序员、科学家、农创客、法医、律师、设计师,甚至可能是电竞运营、大数据工程师等新兴行业从业者。他们把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融入创作中,贡献了丰满生动的职业角色和引人入胜的“硬核”情节。一批批网络文学作品,就这样自发记录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出彩的职业故事,生动展现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把激发文学创新创造的时代条件利用起来
“厨房大概4平方米,水池、灶台和冰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再也放不下一张桌子。我坐在一张矮凳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在一沓方格稿纸上开始动笔写我们一家人的故事。”
这是杨本芬开始写作时的场景。那时的她60多岁,从江西南昌退休,来到江苏南京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厨房里,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抽油烟机轰鸣,写字的人已经随手中的笔进入往事的长河。
完成后,足足8斤重的稿纸上,满是水渍油渍。女儿帮她把作品陆陆续续贴到网络社区,受到不少网友喜爱。2020年,杨本芬的手稿以《秋园》为名出版,流畅鲜活的回忆、绵中有力的情感击中了无数读者。这本厨房里写出来的书,一年内加印6次,摘得多个文学奖项。作家叶兆言说:“我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都应该去读点书。同时,只要你愿意回忆,又能把回忆写下来,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这些成功的写作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基层作家不能只拥有生活,还要拥有对生活的持续积累和深刻思索,如此才能写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基层写作的热潮也让我们重新确认文学与读者的关系:当文学从狭小的圈子和繁复的技巧中跨出来,回归对历史现实的观照,对时代心灵的摹写,对真挚情感的抒发,势必赢得读者和市场的尊重与认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从哪里来?从人民中来。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看来,新时代文艺的生命力突出表现为这一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和五四时期、延安时期相比,如今中国接受过高中甚至大学以上教育、受过基本语文训练的人群是多么庞大,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的文学读者规模。“他们不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也是文学的创造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激荡着人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灵感,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介的应用、文学传播和出版的日渐便捷多元,又给予文学创意和文学才华更多施展空间,让新时代文学的根扎向广阔大地。我们相信,在越来越多基层作家的笔下,新时代中国的生动故事将会讲出新意、讲出精彩,新时代文学将会绽放无穷生机与无限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