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1:17:18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呼伦贝尔2月27日电 (国璇 郝凌宇)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27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落下帷幕。在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中,来自35个代表团的冰雪健儿共襄冬运盛会。“十四冬”留下一幕幕经典瞬间,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刻下印记。
2月23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冰壶公开组女子循环赛第4轮比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进行。由王冰玉领衔的四川队以5比4的比分战胜云南队。图为王冰玉在比赛中提示队友。 中新社 记者 崔楠 摄冰壶“三朵金花”再聚冬运——王冰玉、周妍、岳清爽,曾帮助中国女子冰壶首夺世锦赛冠军和冬奥铜牌的黄金一代,携手出现在“十四冬”赛场,让人仿佛回到从前。
退役后三人陆续走上教练、教师等岗位,此番代表四川队出战,王冰玉说,希望让年轻队员看到,40岁也可以站在场上比赛。老将常青,体育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2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公开组决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举行。山西队选手苏翊鸣以96.60分夺冠。这是苏翊鸣首次冬运之旅的第二金。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苏翊鸣扔雪板庆祝夺冠——两个项目决赛,两度首轮失误,两次逆转夺冠。在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结束后,苏翊鸣将雪板掷向空中振臂欢呼,重压之下的情绪得以释放。
从北京冬奥会冲击奖牌的小将,到“翊”鸣惊人的冬奥冠军,苏翊鸣经历了身体和心态的双重变化。“十四冬”是苏翊鸣20岁的揭幕之战,站在聚光灯下,剑指米兰冬奥的他期待下一场胜利。
徐梦桃再现冬奥高难度动作——为了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公开组混合团体决赛拿到冠军,徐梦桃拿出了北京冬奥会夺冠时的高难度三周台动作。她的动作完成度颇高,对33岁“高龄”的自己感到满意。
未能揽回混合团体金牌,徐梦桃眼含热泪,但她的表现令人震撼。未来两年,徐梦桃、贾宗洋、孔凡钰等老将会否现身米兰冬奥赛场?答案将留给时间验证。
福建队冰壶收获两银——作为福建省历史上首支冰雪项目省队,组建不久的福建冰壶队首战冬运便高歌猛进,拿下混双和男子团体两枚银牌。创造历史的背后,是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深入推进。
福建冰壶队教练李鸿博说,希望用两枚奖牌叫响“福建队”,给南方省份打一针发展冰壶的“强心剂”。“十四冬”领奖台是起点,助力冰雪运动继续在南方“破圈”。
香港男冰冬运两连胜——从香江之畔到北国边陲,跨越远距离和温差,香港青年男子冰球队首轮以4:1力克天津队,次战以9:3完胜吉林队,收获小组赛两连胜。
主教练简兆谦说,香港队能够参与“十四冬”青年组比赛难能可贵。站上全国最高竞技场,紫荆少年以拼搏和汗水实现梦想,收获最宝贵的大赛经验,让外界看到无冰无雪之地掀起“冰雪热”的可能性。
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公开组女单自由滑比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行,澳门选手黄冬攸参加比赛。 中新社 记者 崔楠 摄澳门选手顺利完赛——“十三冬”时,出生于1999年的花滑选手何智轩是澳门代表团的“独苗”。八年后,曾经“只能自己跟自己聊”的他不再孤单,公开组女单选手黄冬攸和青年组女单选手笪仁怡成为他并肩作战的伙伴。
从2003年起,就有澳门选手开始参与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比拼。澳门背靠祖国发展体育事业,尤其在北京冬奥会后,澳门冰雪运动得到大力发展。对于何智轩等选手而言,最重要的是在高水平竞技场展示濠江健儿风采。
孙龙加冕短道速滑“四冠王”——男子500米、1000米和1500米和5000米接力,孙龙独揽短道速滑四枚金牌,以一份完美的成绩单结束了个人首次冬运会之旅。
成功上演“兔子战术”,接连超越三名冬奥冠军,敢打敢拼的孙龙让人印象深刻。一马当先的背后,是在国际赛场为中国队争光的更大目标。“十四冬”为练兵场,孙龙希望一步一个脚印,迎接米兰大考。
王强越野滑雪夺五金——“十四冬”大赢家之一当属越野滑雪名将王强。作为领军人物,王强曾参加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世界杯,刷新中国越野滑雪的最好成绩。
回到国内赛场,王强以绝对实力成为国内年轻选手追赶的“偶像”。他表示,要把最好的滑雪技术倾囊相授,让年轻运动员看到走向国际赛场的希望。
单板滑雪双姝携手向米兰——蔡雪桐和刘佳宇,两人的职业生涯与中国单板滑雪的发展同频。从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她们已携手走过四届冬奥会,有过登上领奖台的荣耀,唯独缺少一枚金牌。
携手征战“十四冬”,她们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分获金银牌。赛后两人谈笑中约定“争取再战一届冬奥”。许下米兰之约,这对滑雪双姝期待顶峰相见。
小将青春闪耀——20岁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选手陈硕,以高难度动作将男子项目金牌收入囊中;出生于2011年的“天才少女”周苡竹,成为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最年轻的选手;短道速滑青年组女子500米项目比赛中,先后有三名运动员超世界青年纪录......
年轻人向老将发起冲击,“00后”在多个项目渐成主力。“十四冬”崭露头角的人才,或将在两年后的米兰带来更多惊喜。(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