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53:14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社 北京7月6日电 题:从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看中国国企改革新方位
中新社 记者 庞无忌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观察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突出特征:在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强调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更好体现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作用。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在于“三个集中”。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指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三个集中”标记了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方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放权让利”时期,第二阶段的“制度创新”时期,第三阶段“国资监管”时期,以及2013年至2020年新时代的“分类改革”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不同形势下的改革任务,但其主导逻辑都是如何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使国企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和2020年开始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在基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三年行动收官时,国企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更大范围落地见效,中央企业存量法人户数大幅压减,“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无效资产)清退任务基本完成。
黄群慧说,在此基础上,在新发展阶段,国企改革基于使命导向的新逻辑,要求国有企业在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畅通经济循环等重大战略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实现上述使命,关键是以持续的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布局动态合理配置,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如何实现“三个集中”?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并不是国企在“三个集中”领域内新增投资,而是对存量国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包括剥离“两非”“两资”,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进行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
图为中国商飞C919国产大客机。(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去年以来,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一批新的企业;数十家企业集中签约了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对 中新社 记者说,例如通用技术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后,由贸易为主业的企业转而布局“两张床”。一是布局“机床”,整合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实现工业母机“补短板”。二是布局“病床”,整合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航天、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医疗健康类的产业整合。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大型工程项目。(资料图) 杨艳敏 摄在增强粮食供应链控制力方面,中粮集团先后打通巴西玉米、南非饲用玉米输华通道,首次进口加拿大杜伦小麦;在物流方面,成功竞得江苏靖江码头项目,2026年4月建成后通过能力将达1400余万吨,将占长江口5700万吨粮食物流规模的约四分之一,进一步增强粮食流通主通道及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个集中”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空前。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启动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并提出力争到2025年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显著提升,带动形成新的一批百亿元人民币级产业;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资产倍增等目标。
展望未来,吴刚梁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企改革还会着力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资本持续向“三个集中”领域流动,发挥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和“压舱石”的作用。(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