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05:23 来源: sp20241206
伙食保障不是单纯吃饭问题,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表面上是“一张嘴”,实质上是“一盘棋”,涉及基层建设方方面面,关系部队保障力与战斗力、士气与风气、管理与治理。第75集团军某旅修理营注重增加伙食保障附加值,把抓伙食与抓训练、抓教育、抓风气结合起来,取得明显成效,其做法值得借鉴。
提到伙食,有一个说法耳熟能详——“好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近日,笔者听说除此之外,第75集团军某旅修理营又流行起三句顺口溜,便前往一探究竟。
赶到修理营时正值午饭时间,该营官兵刚刚结束一上午高强度的训练,走进饭堂看到应时应季的一桌美食,浑身的疲惫顿时减轻了不少。
营干部肖祥峰掰着手指介绍,为了让官兵吃饱吃好吃出战斗力,他们按照“早餐讲营养、午餐重质量、晚餐抓调剂、饮食求平衡”原则搭配伙食,确保膳食科学、营养均衡,道理很简单——“战士肚里有油水,训练才能冒汗水”。肖祥峰笑着对笔者说:“你不是来采访顺口溜的吗?这就是我们营官兵集体创作的第一句!”
“既看重‘色香味’,也关注‘卡路里’。”炊事班班长朱亮补充说,他们在搭配伙食时,坚持能量供给跟着训练任务走,官兵训练消耗多少就补充多少,始终保持“战力十足”。
前不久,该营组织武装越野训练,炊事班结合训练计划,根据官兵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堆积的实际,在制订食谱时,专门增加牛肉、胡萝卜等食材,获得官兵一致好评。中士齐少聪对笔者说:“我们现在是进了饭堂哈哈笑,上了沙场嗷嗷叫。”
第一句顺口溜有了着落,第二句又是什么呢?笔者想到午饭时该营干部都是最后打饭,便为此询问副教导员。他说:“‘营连干部最后打饭’既是营党委的硬性要求,也是大家的自觉行动,因为打饭排在最后,了解情况就能靠前。”
据了解,除此之外,该营干部还善于从饭桌上掌握官兵思想动态,及时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去年除夕夜,之前从未出过远门的新兵张志杰非常想家,情绪低落,指导员悄悄给他端上一碗螺蛳粉,用“家乡的味道”缓解了他的思乡之情。
采访中,笔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该营郭排长今年年初体检时发现某个部位出现病变,前些日子经过手术治疗出院归队。营里不仅安排他住进“战友康复之家”,还量身定制了营养餐。郭排长感动地说:“没想到组织上考虑如此周到细致……”
“伙食里面有政治,带着温度和感情把‘通往人心的工作’拓展到食堂、延伸到饭菜,让一日三餐暖胃更暖心。”副教导员告诉笔者,他们坚持为病号送上营养餐,为新兵制作迎新席,为家属提供团圆饭,为功臣备好庆功宴,让官兵感受“家的温暖”,真正吃出幸福感、吃出凝聚力。聊到这里,第二句顺口溜脱口而出——“战士吃饱又吃好,思想教育没烦恼”。
下午5点左右,笔者回到饭堂观察晚饭准备情况,刚好看到几个人正在饭堂门口对当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肖祥峰介绍,他们是由给养员、基层风气监督员、厨房值班员、炊事班长组成的验收小组。风气监督员认真核查采购物资种类、数质量及账目,其他成员对各类食品进行核验、称重。随后,验收小组与供应商对验收结果签字确认。
“过去,个别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把关、不敢较真碰硬。”基层风气监督员刘传龙回忆说,有些带有外包装的蔬菜水果表面看没问题,但菜心果肉已腐烂变质,还有一些冷冻食品验收时看上去正常,解冻后却出现异味。
“验收小组的工作,直接关乎官兵‘舌尖上的利益’!”肖祥峰说,根据相关法规,该营规范形成“对、看、称、留”四步法,明确验收标准,要求质量不合格的坚决退货、限时补发。在此过程中,依托智能电子秤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全过程视频化监管,把住官兵健康安全饮食的第一道关口。
走进就餐区,一个公示栏十分醒目。笔者上前细看,只见5月份各项主副食支出一目了然,每天食材消耗情况记录得清清楚楚。肖祥峰告诉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好伙食彰显好风气,好风气保证好伙食”。这就是在他们营流行的第三句顺口溜。(唐浦钊 周晓锋 张巍)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