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父母被精准推销 打击信息贩卖也要更精准

发布时间:2024-11-22 21:51:14 来源: sp20241122

  要捍卫隐私红线,就得对信息贩卖的每个环节,实现精准的靶向打击,筑起隐私保护的铜墙铁壁

  据报道,2023年2月,家住常州市新北区的谷女士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就频繁接到各种推销电话,介绍新生儿摄影套餐的、推销新生儿产品的……她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顺藤摸瓜,一条贩卖新生儿信息的黑产业链浮出水面,涉及新生儿信息2.6万余条。

  宝宝刚刚出生,父母就接到各种推销电话,信息甚至精准到孩子的出生医院、生日、父母姓名、电话等,这着实令人不胜其扰,更让人匪夷所思——我们的个人隐私防线,到底是如何被击穿的?

  根据报道,“幕后黑手”通过黑客技术,入侵某新生儿信息网站,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下载,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及父母电话等信息,然后兜售给一些儿童摄影机构,方便后者用于获客营销。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兜售获利,无疑是在挑战法律红线。刑法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无非是利益诱惑太大。用黑客技术窃取网站信息,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但由于新生儿的信息精准,推销获客的转化率高,所以窃取来的信息,每条可以卖到11元到15元不等的高价。

  在此案中,面对在很多人看来稀疏平常的推销骚扰,那位宝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果断选择报案,最终警方顺藤摸瓜打掉了黑色产业链。这说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固然可以为一些不法分子窃取、贩卖信息提供便利,但网络终究是有痕迹的,“乱伸手”就要做好被抓的准备。它也提醒我们,面对对个人隐私的精准围猎,打击信息贩卖黑产要更精细化,不能总等到发生泄漏再来补窟窿。

  盗窃信息之所以能轻易得逞,是因为牵涉的新生儿信息网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漏洞的存在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生儿信息私密性强,在集纳汇总数据的同时,涉及的网站平台理应对广大家长负责,做好隐私安全和数据防护工作,发现漏洞和隐患,就及时消除,确保万无一失。总之,不应等到网站被黑客攻破,信息被窃取、倒卖后,再后知后觉地进行漏洞修复。

  此外,隐私泄露乱象之所以屡次上演,说白了还是因为市场需求客观存在。有需求,就会衍生出地下产业链。针对这一点,除了要精准打击窃取、倒卖的人员,还要精准打击那些明知信息来源不正当却花钱购买的买方。

  像在此案中,一些儿童摄影机构,花钱购买新生儿信息,然后向家长们推销,不仅造成了营销骚扰,本身也涉嫌违法犯罪。它们作为信息贩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充当着非法窃取个人隐私的帮凶角色。对此,也应该依法严惩,决不姑息,从而倒逼它们遵守法律,规范从事商业活动。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个人隐私就被窃取、倒卖,如此信息裸奔的状态,无疑会让人深感不安。要捍卫隐私红线,就得对信息贩卖的每个环节,实现精准的靶向打击,筑起隐私保护的铜墙铁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