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16:05:57 来源: sp20241224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出版社22日在京发布《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文化艺术市场全面复苏,在各个领域中,创作、生产、传播都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景象,文艺主题、类型、形式、语言等方面显示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23年度艺术市场强势复苏,全年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其中国产片占比83.77%;各类舞台剧目、音乐节、演唱会、艺术节、戏剧节等内容丰富供给,全国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数仅前三季度就累计达1.11亿人次,许多大型演唱会一票难求;全国美术馆与艺术机构纷纷推出重磅展览,各类双年展蓬勃涌现,引进外展质量不断提升。
报告中,“传统文化”一词频频出现。报告认为,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文艺界的自觉意识。如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融合了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宋韵文化、西湖文化等内容,对辉煌瑰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风范进行了成功展示;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成为热门“出圈”现象,是中国戏剧传承创新的重要实践与案例;以《只此青绿》《红楼梦》《白蛇传》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舞剧在演出市场上依旧势头强劲;电影《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动画片《中国奇谭》等影视作品,以现代观念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简牍探中华》《2023清明奇妙游》等文化综艺节目、人文历史纪录片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和艺术化叙事复活文物遗产,彰显文化自信。
2023年,现实题材创作仍在各领域艺术中保持强劲势头。报告显示,国产影视剧对现实的书写不仅体现在对热点话题的关注上,还体现在对各类社会群体生存境况与情感境遇的深切关注上,如关注空巢老人的影片《我爱你!》,依托大凉山格斗孤儿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八角笼中》等。戏剧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挖掘,创新拓展红色题材和经典剧目,如北京人艺的《正红旗下》,在“新京味儿”话剧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表达;山西戏曲研究院创排的新时代“三部曲”碗碗腔《骄杨之恋》、秦腔《楷模村》《生命的绿洲》,展现出新时代戏曲的守正创新;歌剧《青春之歌》、音乐剧《觉醒年代》、话剧《苏堤春晓》、京剧《齐白石》《纳士归宋》等作品,探索多种艺术手法,为红色题材、现实主义和历史再现注入了新意。在2023年新创曲艺作品中,既有对历史情景和往昔时代风貌的描摹,也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如中篇扬州曲艺《大河向北》、曲艺晚会《说唱大运河》、滑稽戏《蒸蒸日上》、方言轻喜剧《社区食堂》等。
2023年,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广泛体现在各艺术门类中。报告提出,2023年是中国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年,文化数据资源开始成为文化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增强技术、虚拟现实、交互显示、数字人等科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化、生活化、场景化的展演中被充分感知。不同媒介的碰撞、融合与转化使艺术创作不断突破已有的边界,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跨界、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艺术创作探索的常规方式,如在舞台艺术领域,融合各种现代科技的沉浸式演出营造了新的戏剧体验,成为一种常规的戏剧演出模式。
报告在关注文艺创作新现象的同时,也关注文艺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报告提出,微短剧爆红成为2023年一个重要网络文化现象,但微短剧内容质量仍处在野蛮生长期,更多是以猎奇感、直接的刺激一次性收割观众付费,同质化问题严重;随着“AI+艺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内容生产传播风险以及给文艺理论和评论提出新挑战,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艺术创作带来巨大冲击,数字文化监管亟待加强。
报告由中国文联组织撰写,包括总论和14个分报告,约25万字,宏观概览中国艺术的整体发展,涵盖了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网络文艺等多个艺术门类,深入分析文艺创作和发展规律。据介绍,《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作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已经走过12个年头,力求通过全景记录、重点分析、趋势展望的方式方法,展现中国文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变革。(记者李笑萌 通讯员牛卓然)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