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10:53 来源: sp20241216
新华社布达佩斯/北京5月9日电 通讯|中国和匈牙利扬琴合奏“心相近”
新华社记者张远 陈浩 罗鑫
春日暖阳下,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郊,一座古老庄园里传出《茉莉花》的旋律,曲调是东方的悠扬婉转,音韵透出别致韵味。
演奏者赫伦萨·维克托利亚是世界扬琴协会主席。她用“匈牙利扬琴”辛巴龙演奏这首中国民族乐曲,充分体现这种乐器的特点——低音浑厚、高音明亮。
辛巴龙是一种匈牙利传统击弦乐器。同是梯形结构,同用击槌,辛巴龙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民族乐器扬琴。辛巴龙和中国扬琴同属“世界扬琴大家族”。
“辛巴龙和中国扬琴有共同的祖先。”赫伦萨说,经过数千年演变和不同文化影响,如今不同地区的扬琴形态大小、音域广度不一,演奏技法也不尽相同。
中国著名扬琴演奏家项祖华曾将扬琴分为三大类:中国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的代表就是辛巴龙。
赫伦萨告诉记者,1991年,世界扬琴协会在匈牙利注册成立后,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的扬琴演奏家举办交流会、共同演出,世界各地的“扬琴家族”演奏家相聚一起,相互学习借鉴。
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教室里,摆放着一台辛巴龙,由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的辛巴龙教师相赠。扬琴专业的几名学生不仅会演奏中国扬琴,也会演奏辛巴龙。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扬琴演奏家李玲玲说,中国扬琴和辛巴龙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相隔,但技法至今仍然相通。“器乐艺术既有鲜明的民族性,也有广泛的世界性。”
在李玲玲看来,扬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音乐符号”,扬琴的器乐发展流播史也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史的缩影。一些学者从史料考证,扬琴传入中国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中亚传入中国,二是从欧洲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
“中国扬琴起初叫洋琴。”李玲玲介绍说,在中国发展数百年间,扬琴成为民族乐团中的重要乐器,也是琴书、民间说唱、戏曲表演中常见的伴奏乐器。
今年3月,作为中国与匈牙利建交75周年的活动之一,《扬琴之韵 中匈之情》音乐会在重庆举行。从《茉莉花》到《查尔达什舞曲》,赫伦萨和李玲玲用辛巴龙和中国扬琴奏响“和合之声”。
忆起那次演出,李玲玲说,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可以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促进心灵交流。她感到自己演出时“不仅是一名演奏者,更是中外交流的使者”。
赫伦萨向记者展示了她演出时携带的一个木盒,里边摆放着各式扬琴的击槌,由不同国家的扬琴演奏家赠送。“材质不同,敲击的音色也不同,用于演出不同风格的曲目。”
演奏匈牙利或欧洲风格的曲目时,赫伦萨习惯用匈牙利传统击槌,质地坚硬且有一定重量。演奏《茉莉花》等乐曲时,赫伦萨使用竹质击槌,富有弹性,体现东方作品的音色韵味。
赫伦萨说,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可以启发人们创造新的音乐。“同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让各种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参与记者:淡然、庞元元、宿亮、郑开君)
(责编:王禹蘅、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