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3:23:58 来源: sp20241215
隆冬时节,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伊逊河洁净的冰面上,没有一点垃圾,河岸新建的生态石笼护坡整齐坚固。“这是刚刚建成的龙头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坡改梯、护地堤、透水坝以及河道整修、造林灌草等,沿岸龙头山镇、道坝子乡、棋盘山镇3个乡镇的25平方公里流域面貌大变样。”围场水务局副局长聂大哲介绍。
围场地处河北、内蒙古接合部,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发源地,河流总长度达3000公里,水资源总量4.8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河流长度最长且支流多、河网密集的一个县。但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围场县域水土流失面积达7104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77%,仅保存下天然残次森林105.4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7.62%。
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系。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地区植树造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围场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造林、修筑梯田、坡面蓄水工程为主的生态治理,建设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庙宫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2022年以来完成绿化造林6.9万亩、退化草地治理9.7万亩、湿地保护1000亩,让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作为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代表,塞罕坝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近年来,围场紧扣“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主题,深入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水岸同治、全民共治。“十三五”以来,连续多年实现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双下降”、治理面积和水保效益“双上升”。
建设到位,还要管理到位。“我们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巡查管护责任体系,设立703名河湖长、956名河湖管理员对60条重点河流划界‘上户口’。”在围场河湖长制办公室,蒲公英宣讲团的宣讲员张丽丽向“红领巾”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介绍了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围场还开展河湖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涌现出3200余名企业河湖长、校园河湖长等“民间河湖长”。截至目前,围场境内流域实现了“每条河流有人巡查、每个河段有人管理、每个问题有人解决”。
随着河湖环境明显改善,围场也先后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等称号。2022年,围场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入选全国水利扶贫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