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非遗)“云朵上的民族”庆羌年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4-11-30 09:20:2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绵阳北川11月3日电 题:“云朵上的民族”庆羌年迎丰收

  作者 王利文 杨勇

  11月1日,羌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羌年到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秋夜被篝火点亮。羌笛声声,鼓点阵阵,身着传统服饰的羌家儿女围成圈、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沙朗舞”,表达丰收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祈愿。

11月1日晚,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民众“跳沙朗”庆祝羌年。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

  羌族是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因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在四川省阿坝州等羌族聚居地,庆祝羌年的传统得以延续。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年的开始,人们聚在一起庆祝丰收、传递祝福、祈求平安。2008年,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秋收已毕,村民等待外地的羌家儿女回乡团聚。宴会中,烤全羊和咂酒(又名呷酒,由多种粮食混合发酵酿成的传统饮品)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共庆羌年,直到星光满布天空才尽兴而归。

  “大家围坐一起共享美食话家常,讨论收成、谋划未来,热闹非凡。”在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余绍容看来,羌年连接过去与未来,也是连接羌族祖祖辈辈的情感纽带。

11月1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年庆祝活动现场情景舞蹈《秋收》表演。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

  被群山环抱的北川石椅村海拔约1200米,“云朵上的山寨”石椅羌寨开门迎客。围绕着篝火,上千名游客在羌族姑娘小伙的带领下甩手摇肩、脚步腾跃、身体俯仰,感受“羌族沙朗”的魅力。

  62岁的石椅羌寨负责人杨华武解释道,羌家儿女能歌善舞,“沙朗舞”是最具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沙朗”意为“唱起来、跳起来”。2013年羌年,北川万人跳舞同庆,创下“规模最大的沙朗舞”吉尼斯世界纪录。亲手接过认证官颁发的证书,杨华武将此视为羌族民众乐观积极精神面貌的缩影。“如今每天载歌载舞,羌寨天天都像过羌年。”

11月1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年庆祝活动演员演奏羌笛。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

  羌年不仅是庆祝丰收和感恩的节日,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脚踏鞋尖微翘的“云云鞋”,身着麻布长衫,肩披羊皮坎肩,头缠头帕……羌家儿女们精心打扮,迎接羌年。64岁的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说,羌族视羊为祖先。这一图案在民众日常使用的束腰、围裙、衣服和头帕上十分常见,服饰呈现出丰富雅丽、平实质朴的特点。

  “月儿哟照碉楼,羌家姑娘绣彩绣。绣对哟绣对哟,绣对鸟儿叫枝头。”一边唱羌歌一边绣羌绣,十几岁时便能飞针走线的李兴秀为迎接羌年,特地创作了一个形似羊头、红底金边、流苏嵌底、带有“纳吉纳鲁”(羌语,意为吉祥如意)字样的大香囊。在茂县举行的羌年庆祝活动上,非遗传承人巡游队伍手捧这个长1.5米、宽1米的香囊出场,用巧手传递祝福。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说,羌年融合了信仰、历史、歌舞和饮食等多种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展现了羌族互助团结、勤劳坚韧和开放包容的民族秉性。(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