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6:04:10 来源: sp20241125
甘肃省甘南军分区生态巡护队队员正在执行草场巡护任务。索南草 摄
孟夏时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广袤的草原逐渐泛绿,在欧拉镇武装部部长加草带领下,民兵生态巡护队沿着黄河岸边认真查看阻沙林带坏苗缺苗情况。
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流经玛曲县境时,形成九曲黄河第一个大拐弯,被称为“黄河首曲”。玛曲是甘肃唯一的纯牧业县,草原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90%。这里为黄河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养区,素有“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玛曲”的说法。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昔日丰茂的玛曲草原一度出现草场退化、沙土肆虐等生态问题,导致给黄河的补水量逐年下降。
“从我上小学起,草场就出现沙化,阿爸放牧回来经常唉声叹气。”聊起以前的情景,欧拉镇36岁的牧民仁青感慨不已。在他的记忆里,以前草原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沙丘,稀疏的植物根茎裸露,濒临枯死。
2021年,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被列入全国“十四五”首批十个中国“山水工程”项目。甘南军分区以此为契机,出台《民兵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办法》,充分发挥民兵纪律观念强、社情民情熟的优势,采取“民兵+生态巡护员”模式,在玛曲县黄河沿岸成立了民兵生态巡护队,划段分区、责任到人,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牧民尕藏加布是一名入队近11年的老民兵,加入生态巡护队以来,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走亲访友,环境保护是他必聊的话题。
“我家原来有400头牛、200多只羊,现在卖了一半多,虽然影响了收入,但家乡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个人有点损失不算啥!”牧民次仁拉毛是尕藏加布的初中同学,在他的影响下,次仁拉毛不但减少养殖牲畜数量,还利用自己丰富的牧业经验,为草场沙化治理和阻沙林带建设封育管护出谋划策。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等原因,可借鉴的沙化治理技术经验比较少,沙化治理难度非常大。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玛曲县军地共同探索实施适合当地的“整地+植灌+草方格+施肥+土质改良+人工种草+围栏”沙丘治理模式,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那片树林就是我们军分区的植树责任区,足有200多亩。2022年,为了完成植树造林目标,军分区组织1000多名官兵和民兵进行植树大会战。”加草指着距离黄河几百米的一个种满小树苗的山坡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大家想了不少办法,改良土壤避免苗木“水土不服”,为树苗穿上“衣服”抵御寒冷,给树苗“打点滴”预防病虫害,民兵们对树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
在无数人的辛勤努力下,玛曲县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7.19万亩,治理“黑土滩”型退化草地122.5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98.4%,优良牧草比例大幅提升,玛曲草原出现了“沙退绿进”的可喜变化。
“近年来,来玛曲草原旅游的人多了,随之出现了一些游客驾车碾压草场、野外露营乱丢垃圾等现象,对草原生态造成了破坏。”西科河林场护林员、民兵排排长萝卜藏克在巡查时,发现几名游客驾驶一辆越野车进入草场,当即对他们破坏草场的行为进行了制止。
近年来,甘南军分区按照“重点区域全时防护,一般区域定期巡查”的原则,在旅游旺季安排生态巡护队加强巡逻巡查,确保草原沙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果不被破坏。
玛曲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说,随着生态持续向好,玛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种群逐年增加,以前只在高山放牧时才能看到的藏原羚和岩羊,现在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截至目前,玛曲县木西合乡境内的藏原羚和岩羊种群数量已达5000只。每年10月份,飞抵玛曲河曲马场、曼日玛镇郎曲乔克湿地栖息的候鸟多达3万只,大量的黑鹳、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珍稀飞禽以此处作为南迁的出发地。
“作为一名民兵,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让祖国的母亲河更加清澈、美丽。”站在玛曲黄河大桥上望着缓缓东流的一河清水,木西合乡西合强村党支部书记、生态巡护队队员克智布刀吉说,能为黄河生态保护出一点力,心里很自豪。(许明强 贾保华)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