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0:22:01 来源: sp20241130
京剧的诞生源于交流、融合,顺应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历代名家对艺术风格和展现手段的独特创新,也受到广大观众和同行认可,形成了不同流派。京剧在发展中始终保持这种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质。
最近,我携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赴京参加“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贵州京剧院地处阳明心学诞生地贵阳市,多年来聚力打造主题作品,以京剧艺术重现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一历史故事。我凭借在《阳明悟道》中饰演王阳明,先后获得梅花奖和白玉兰奖,两年三次进京演出,在与观众的热情互动中受到鼓舞。
回首来路,是戏曲滋润了我的艺术人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领悟和挖掘让我不断走向新的起点。
1976年,我出生在河南开封。这里是中国戏曲之乡,是出了名的“戏窝子”,京剧、豫剧、梆子等剧种百花齐放。父母是京剧票友,家里经常有票友相聚,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我从小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京剧。母亲看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京剧表演专业面向河南省招收定向生,便兴冲冲地问我要不要报考。听说考上就可以上台表演京剧,我决意备考。此后的一年中,我跟随同为票友的大伯学身法、练唱功,大伯成了我走上京剧道路的启蒙老师。最终,我如愿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南省京剧院工作。当时京剧市场不景气,身边的同学、朋友纷纷放弃京剧。微薄的收入,让我也生出放弃的念头,但想到7年的学戏生涯,我又心有不甘。无论如何,只要能演戏就觉得很满足。2001年、2002年,我接连两次获得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这让我坚定了踏踏实实唱一辈子戏的决心。2005年,我参加了第五届CCTV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也正是这次比赛,让我结识了关(肃霜)派传人、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在侯丹梅院长的邀请下,我来到贵州。之后的18年,贵州京剧院连续推出《布依女人》《打金砖》《鱼玄机》《黔人李端棻》《锦绣女儿》等多部大戏,我在其中多次担任主演,通过“事上磨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为。
京剧是徽剧、汉剧和昆曲等地方剧种结合的产物,旋律和板式十分丰富。京剧的诞生源于交流、融合,顺应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历代名家对艺术风格和展现手段的独特创新,也受到广大观众和同行认可,形成了不同流派。京剧在发展中始终保持这种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质。贵州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之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贵阳市京剧团就在京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入地方特色,创编新腔,将京剧与少数民族戏剧结合,创作推出大型现代京剧《苗岭风雷》,在戏曲界引起很大反响。
京剧《阳明悟道》的创作延续了这种传统。为了更好地阐释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增加观赏性,剧中巧妙融入苗族歌舞表现形式,营造宏大、多彩、壮观的戏剧场面。我们还采用京剧现代戏的做法,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使音乐更富表现力,更加气势磅礴。唱腔设计方面坚持传统,特别是中心唱段使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二黄、反二黄板式,确保全剧有饱满的京腔京韵。琵琶、古筝、箫等与京胡交替使用,让戏剧音乐出新而不离本。作为一部“哲理剧”,《阳明悟道》在创作上没有泛泛演绎王阳明生平事迹,而是将焦点集中在“龙场悟道”这一王阳明人生的特殊节点,充分调动京剧唱念做打的创作手段,浓墨重彩地展现王阳明“长思顿悟”的历史瞬间。表演上,我把重点放在人物变化的层次表达,从出场到悟道再到传道讲学,境遇、情感不同,身段、身形、声音、声线、表情、眼神等都随之作出不同处理,力求使王阳明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京剧的传承发展,既需要推陈出新排演好戏,还需要不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为此,我们贵州京剧院持续打造“戏聚星期五”活动,在专业团队的伴奏下,票友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以戏会友,10余年来已举办340余期,惠及票友50余万人次。下一步,我们还想邀请各地京剧名家走进贵州传道授业,给戏迷朋友们带来百花齐放的表演。期待着通过我们的努力,国粹京剧在我国西南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戏迷,也期待着贵州京剧在中国京剧舞台上持续绽放独特光彩。
(作者为一级演员、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0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