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5:53:27 来源: sp20250101
出乎意料!《出使北疆图》竟然藏着一部宋使访金的纪录片?!
|民族交往铸丹青之⑥
01
历史画卷
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颇为壮观的山水长卷。深究画中细节,探察背后故事,犹如打开一幅历史风云画卷,又像观看一部宋金交往的纪录片。
↓请横屏观看↓
▲金代 《出使北疆图》卷 杨邦基 约1150年 绢本墨笔淡设色 纵26.7厘米 横142.2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画面中长松挺立,层峦叠嶂。最右侧,瀑水从山间泄出,在狭长的河谷里形成一条曲折的急流。水势浩大,冲销出弥漫的烟云,与蜿蜒的水流相伴,向左而行。画尾处有一座宽桥,桥侧可见一座依地势起伏而建的关隘,城墙、城垛、角楼、岗亭及城郭内的房屋依稀可见——这是一处军事要地。
此画构图分明,前景、中景和远景互不干扰,又相得益彰。远景中的崇山峻岭,以青绿设色,呼应着前景中的山石,特别是那三棵高大的松树。松树下那座硕大且低矮的茅草亭是这卷画中的“舞台”。“登场的演员们”此时正伫立在亭外台阶下。
中国古代绘画中,有一类特殊的山水画被称为山水人物叙事画。以此画为代表,这类画作往往刻意经营,将道德、哲理或政治寓意隐含在山水之中。
02
荒山中的驿站
900年前,金代画家创作的这件绢本墨笔淡设色手卷名为《出使北疆图》,又称《聘金图》,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画中,三棵粗壮的古松分外惹眼。它们主干笔直浑圆,富有棱角的枝桠聚于树梢,团团松针以细笔淡彩写出,颇有南宋宫廷画家马远之风。
巨松之下的大草亭,立于一层厚实方整的基座之上,四面围栏,左侧留了一个下台阶的出口。茅草屋顶中央有个尖尖的建筑装饰,透露出一股宫廷气派。
画家在亭边安排了三组人物,上演了一出迎来送往的戏剧。
中间一组四人,全在马上,着宋朝文臣官服,正是出使金国的使者。
马头前方有两个骑士,窄袖、束腰、紧腿。一人背负轴筒,为金国信差,马已进入奔跑状态;另一人立马回头,像是正跟宋使交谈。
右侧一组五人,着宽松袍服,戴锥形白毡笠,皆为金兵服制。毡笠上当初涂染的白粉,因年代久远,已脱落大半,但依稀可辨。其中右侧两人为兵卒,左侧三人为乐师,分持琵琶、笛子和琴筝。他们齐刷刷地转头看着兵卒,似乎在等候命令。
荒郊野外为何有乐师现身?显然,金人来这里是为了接待远方的客人,接待仪式已收场,四位出使金国的宋使在两名金兵的接应下准备前行,一个信差快马先行,前去通报。
四名官员的官阶有高低之分,全在他们的打扮上。宋朝官制分九品,一至四品着紫袍,五至六品着红袍,七至九品着绿袍。白袍为常服,不分官阶均可穿着。宋使中左侧三人身着的官袍颜色,依然可辨认出是红、白、绿三色,胸前似乎没有纹饰。他们的幞头(官帽)双脚都是下斜的形状。右侧第一人的袍服前胸显现出团形纹饰的上缘,他的幞头双脚平直上翘。
宋代绘画颜料材质的特性,紫色颜料通常容易剥落。因此可推断,最右一人有可能身着紫袍,身份最高。前面三人正与金国信差交谈,他却转身嘱咐立于亭阶之上的随从。
画面内容丰富,显示出宋金间的密切交往。这样的局面,会出现在宋金两国交往史中的哪个时期?按图索骥,有必要来个历史追踪。
03
交往与征伐
政和八年即公元1118年,宋徽宗率先遣使从山东登州渡海,与刚刚兴起的金人取得了联系,商议联兵灭辽之事,开启了两国正式联盟的步伐。虽然此时的金国已经占领了渤海、辽阳等五十四州之地,但能否最终战胜辽国,以完颜阿骨打为首的金国上层其实心中无底。此时宋朝竟然主动伸来友谊之手,这是最强有力的外援,无疑极大地振奋了金人彻底战胜辽国的信心。
此后百年间,宋金交往十分频密。宋朝包括南宋遣使赴金共计190次,15次在北宋,175次在南宋。《宋史》和《金史》中有名可查的宋使臣就有359人。
▲公元1142年,宋金形势图。(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04
这座亭子真实存在吗?
整幅画明显地展现了北宋晚期山水画卷(如宋英宗女驸马王诜《烟江叠幛图》)惯于描绘广阔空间的构图特征,并融合了北宋院体青绿山水的设色和文人写意山水的意境。画中还呈现出南北宋过渡时期的独特画风,如环绕山谷的云带应受到了南宋米友仁云山图的影响。这位在南宋深受高宗赏识的画家,其父便是大名鼎鼎创“米家云山”的米芾。除了山水与设色,《出使北疆图》的作者还熟识北宋李公麟的画马之法。他在描绘金兵士卒和乐工时,服饰刻画准确,说明他不但了解宋金交聘的礼仪,而且对宋使北行途中所经站点非常熟悉。
能符合以上条件的画家似乎只有杨邦基了。
杨邦基,字德懋,生卒年不详,1139年登金代进士第后,调滦州(今河北唐山滦县)军事判官,后迁太原交城令,1148年应召返朝,直到1150年代晚期贬为坊州(今陕西)宜君簿。他早期人物画有李公麟的格调,山水学李成。
早在1124年,金太宗就下令在上京会宁(今吉林阿城)和燕京之间每隔五十里设置驿站。这个交通系统为政府公务专用,路线和驿站地点固定,以便准备休息好的马匹继续行程。这条驿路正是前面提到过的宋使许亢宗在1125年北行时的线路。他的《行程录》中记载其远赴金廷三十九程的经过,提到的重要地方不计其数,但只有一座亭子,即滦州的濯清亭。
许亢宗记道:“东行三里许,乱山重叠,形势险峻。河经其间,河面阔三百步,亦控扼之所也。水极清深,临河有大亭,名曰濯清,为塞北之绝景。”
杨邦基正好在1140年前后任滦州军事判官,必然熟悉濯清亭,而且接待宋使过境应为其职守的一部分,这使得他成为此图作者的不二人选。
05
谁是受画人?
仕金的汉人杨邦基为何创作一件表现宋使访金的作品?他画给谁看?或者说是谁让他画的?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海陵王完颜亮。
这位金第四任皇帝,是女真历史上第一位热爱中华艺术以至于亲自动手创作的皇帝。他模仿苏轼、米芾的风格,画过水墨画,尤其喜爱画竹。他深谙艺术的政治宣教功能。1157年,他划定了禁止出境的文物,俨然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自居。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完颜亮继位后便开始了统一天下的积极准备。他即位不到两年,开始筹备迁都燕京(今北京),以接近中原。1153年迁都完成后,他还计划将国都进一步南迁至开封。1160年他派遣使团赴临安城(今杭州)时,暗藏了一名画师,以便绘制南宋首都一带地形图,作为南侵准备。
1161年秋,完颜亮亲自挥师南下时遭到了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这一年冬天,在瓜洲渡江作战时,金营突发政变,完颜亮死于完颜元宜等人之手,时年四十岁。
一幅《出使北疆图》,不但透露出宋金之间的交流交往秘辛,也可以看出北方民族政权金国统一天下的野心,以及对自身中华正统的宣示。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监制 | 王翔宇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琪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