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16:26:25 来源: sp20241224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科教领域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的行列里,在对外开放的火热实践中,都活跃着侨胞的身影。
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白重恩等10人荣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称号,他们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来描述我的追求,那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建言献策。”白重恩说。
白重恩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除了培养人才,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建议。
致力于做“顶天立地”学术研究的白重恩,带领团队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对接国际前沿领域,形成了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学术成果和政策研究成果。
浙江舟山,我国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状如一把巨大的“小提琴”。奔腾湍急的潮流穿过海中布放的密集叶片,推动水轮机飞速旋转,产生的电流通过海岛电站并入电网,清洁的绿色电能由此进入千家万户。
这是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LHD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加拿大侨眷林东,始终怀着科技强国梦。2009年,他带领LHD海归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大功率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系统群——LHD潮流能电站。2016年,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LHD第一代1兆瓦潮流能机组模块“侨联号”顺利下海发电。2022年,研发出LHD第四代1.6兆瓦潮流能机组“奋进号”。目前,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已实现连续不间断发电并网运行。
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楼的一间实验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指导学生进行关于新型无人机机翼的实验。传统的无人机机翼结构复杂、重量大,张卫红团队利用新型材料,不但让机翼变得更加轻巧,还更加智能化。
1999年,张卫红放弃了法国高校终身教职,举家回国,返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高性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新一代大型运输机、C919大飞机、大型运载火箭等国之重器,都承载着张卫红和科研团队科技强国的梦想。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志。
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受邀来到苏州大学,主导成立了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瞄准世界纳米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集中攻关。
15年来,李述汤为苏州大学培养了一支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的“纳米梦之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
2005年,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愿,陆林从美国回到祖国。如今,作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精神医学领域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带领团队不断提升我国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回国10多年来,陆林带领团队为睡眠医学科制定了标准,建立了规范的诊疗体系和培训机制,为广大病患减轻痛苦。他培养的100多名硕、博士和博士后,大多已成为这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更有保障。”陆林说。
湖南长沙市一家工厂的智能生产车间里,体外诊断专家、分子生物学家戴立忠带领团队,对PCR模块智能生产线的产能进行讨论和改进。
“让生命科技更有温度,让基因技术人人可及。”自从2008年归国,戴立忠就把“为老百姓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作为使命。基因芯片、基因测序、核酸质谱、免疫检测……戴立忠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核心技术,过去用不起、用不好的分子诊断正在变成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惠民服务,越来越多患者得以享受分子诊断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以人民健康为己任,潜心药学,注重原创”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的座右铭。上世纪90年代末,学成归国的蒋建东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抗病毒、抗代谢性疾病和抗肿瘤的新药研究。“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了好效果,这是我的最高荣誉。”蒋建东说。
一杯凉茶下火气、一轮家访察民情、一顿便饭增情谊……在广西北海市侨港镇,归侨吴方权被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为“侨港和事佬”。20多年来,吴方权扎根侨港镇,推动涉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侨港和谐稳定、服务归侨渔民作出贡献。
作为北海市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负责人,吴方权带领大家把普法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侨港镇码头、渔市和社区,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当地群众甚至辖区外的群众有了纠纷,都会主动来到中心“喝凉茶、寻帮助”。协调作业难题、处理工伤事件、解决买卖纠纷……近年来,北海市侨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共接待咨询及来访3000余人次。
国家一级演员、演播艺术家瞿弦和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1950年9月随父母从新加坡回到祖国。1965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去大西北工作,8年后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
瞿弦和一直坚持扎根于人民,与全团演职人员踏遍百里矿山、千里煤海,全心全意为煤矿工人服务,每年下矿慰问近200场,多次被授予“名誉矿工”称号。在他看来,“我们就是矿工们的一分子”。
退休后,瞿弦和发挥余热,依然活跃在工厂、农村、矿山等慰问基层的舞台上。“作为一名归侨,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很愉快,有用武之地。”瞿弦和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一辈子专注生猪种业。1995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江西农业大学。
“做科研必须非常严谨,如果没有恒心,是很难成功的。”黄路生带领团队,走遍了各地的原种猪场,采集了最为完善的猪种基因组DNA库,行程达到47万公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黄路生团队研发的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一号”,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2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