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0:14:25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描绘了一幅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得到广泛支持。10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国家共同绘制出一幅壮丽多姿、精彩纷呈的“丝路画卷”。即便在一些故意唱衰中国的西方媒体报道中,以前的“滤镜”也挂不住了。让我们先通过大数据分析看一看:
我们选择了126家美西方媒体,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一周和闭幕后一周的两个时间段,抓取这些相关媒体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对词频进行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词云”如下↓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一周内从美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抓取的关键词“词云”。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后一周内从美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抓取的关键词“词云”。
在这两个“词云”当中,国际合作、发展成就、铁路和港口等项目、共建国家等都是高频词;在论坛闭幕之后,气候、绿色转型、绿色技术等相关内容更成为热点议题。共建“一带一路”成就斐然,西方媒体想视而不见也越来越难。
建设成就不得不认可
“从发电厂到高速数据网络,这些是巴基斯坦等国家在旧有双边和多边机制下想都不敢想的建设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说,例如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等能源建设计划,着实缓解了巴国内电力短缺问题;多条新修建的高速公路将城市串联起来,促进了商业发展;光缆线路将现代通信带入山区城镇。这些项目,让巴基斯坦“看到了新的希望”。
“某种意义上,这(共建“一带一路”)的确改变了游戏规则。”巴基斯坦盖洛普机构执行董事比拉勒·吉拉尼对《金融时报》说。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它的一篇报道说,10年来,150多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大量资金投入当地的能源和交通运输行业。“中国称这改变了世界,这一论断没有说错”,这些建设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还指出,美国一直宣称“一带一路”存在“债务陷阱”,但许多分析人士则认为这种指控“基本没有依据”。
广受欢迎不得不承认
历经10年,“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务实合作,成效究竟如何,各共建国家民众感受最深,美西方媒体的报道也无法回避。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过去10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持续上升,其中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南非、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国家。
报道援引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专家雅各布·甘特的话说,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愿意受美西方国家逼迫选边站队,尤其一些原本亲西方的国家已经转向中立。中国有能力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从承建项目到银行贷款,可以提供各建设环节所需的所有服务。
《金融时报》援引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的话指出:“过去10年,美国耗费6万亿美元进行所谓‘反恐战争’,而中国则拉动1万亿美元投资在全球建设了约3000个工程项目。”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一带一路”未来将推进“小而美”的项目,他们规模更小、更绿色环保、更贴近民生,这些做法将让“一带一路”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金融时报》分析说,“一带一路”未来将更注重在开展项目当地减贫。
发展问题更受重视
近段时间,部分西方国家表示,它们也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美国出台了“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欧盟提出“全球门户”计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一篇报道中观察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推动了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建设,更让发达国家开始更为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除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外,中国还宣布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例如促进绿色发展,利用中方在绿色发展方面拥有的资金、技术、产能等优势,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丝路”提供助力;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
《自然》杂志近期刊发社论文章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联系,欧洲和美国应积极加入这一进程,因为这种做法可以帮助解决经济、环境等问题。
-END-
策划:倪四义
监制:薛颖 韩墨
统筹:闫珺岩 成鹏 杨晴川
记者:马骁 王丰丰
数据分析:杜健 靳博
编辑:惠晓霜 程大雨 刁泽 鲁豫
制作:新华社国际部
协助制作:新华社技术局技术研发中心
(责编:曹欣悦、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