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观主体有更多收获 这些重要改革举措与你有关

发布时间:2024-11-14 18:05:36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7月19日电  “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中共中央7月19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布会上,经济民生相关的诸多表述备受关注。

7月1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介绍,《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指出,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韩文秀表示,改革发展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我们相信,通过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双轮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强劲、更为均衡、更可持续,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韩文秀介绍,近年来我国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一批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我们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强化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依然是各国投资的沃土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全会《决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韩文秀表示,中国依然是各国投资的沃土。我们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愿同广大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的巨大机遇,乐见外资企业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穆虹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