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督察利剑,敢动真碰硬(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11-26 01:13:15 来源: sp20241126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更好守护绿水青山

  

  河水又黑又臭,水面上不时泛起灰黑色的泡沫。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媒体记者在湖北武汉黄陂区滠口街道的老泵站河看到此番情景。居民反映“每到下雨之前,河水就会更臭”。督察组发现,水体长期黑臭问题,当地既不如实公示,也未开展有效治理,有关部门也未督促整改。

  前不久,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连续通报多件典型案例。督察暴露问题、敲响警钟,明确要求、压实责任,再次证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是推动地方和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的硬招实招。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紧紧盯住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深入调查、剑指问题、敢动真格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在督察推动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被叫停,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得到实施,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从实践探索看,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推动一些地方解决多年积累的生态“顽疾”、环保“欠账”,就能坚定各方信心,形成守护生态环境的更大合力。

  踩着红线、丢了底线,依赖传统发展路径,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通过典型案例通报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仍然没能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这说明,长期积累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发展方式惯性,还没有彻底解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高悬,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更好守护绿水青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抓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念头。方此之际,必须继续发挥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这里以前有个摊位宰鸡宰鸭,地上污水比较多,现在环境弄得清清爽爽的”,浙江丽水庆元县城东蔬果批发市场,一名市民有感于环境之变。改变,源自庆元县接到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相关投诉信访件。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建好用好,聚焦重点领域“硬骨头”,也瞄准困扰群众的“小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定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