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6:01:47 来源: sp20241223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将以法律的形式护航、用法治的力量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浓厚的法治氛围,奠定深厚的法治积淀,提供雄厚的法治资源。这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更广层面上的倡导弘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更高意义上的理性自觉。将爱国主义教育法贯彻落实于高校工作实践之中,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崇高使命和历史担当。
1.以国家法律的形式颁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价值、深厚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重要安排,擘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行动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贯通、有机融汇。可以说,这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应有的政治站位、政治责任及理论自觉。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文明密码、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作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凸显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体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英雄主义,彰显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五千年辉煌灿烂中华文明史,时时凝聚着、处处渗透着爱国、卫国、报国、强国的感人故事和动人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赓续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文明传统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
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能够凝心聚魂,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克服国内外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精神动能,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的重要领域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既是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具体要求,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力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法、守法、护法和实施的重要步骤和关键举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从全局着眼、从战略出发,以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对历史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领域切实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着力巩固和提升学习宣传贯彻的整体效果和实际效能。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悉心栽培。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经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往往容易受到蛊惑、陷入彷徨乃至误入歧途。早在1935年初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及该故事,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深刻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可谓非常迫切、尤显紧要。
3.探索寓爱国主义教育和高校教育教学为一体的新路子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坚持高位谋划、科学设置、合理引导、重点突出的原则,逐步探索出融爱国主义教育和高校教育教学为一体的育人新路。
注重理论引领和精神引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引领。湖南科技大学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如通过中心组专题集体学习、专题党课暨党务干部培训班、专题民主生活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深悟透化为日常、转为经常,切实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切实做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融通。
坚持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学校将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融通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联合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在韶山举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红色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将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情怀熔铸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之中。学校组织了“薪火湘传”理论宣讲团,开展“昭潭直通车”公交微课堂活动,特别是开展“两山”专列(韶山—井冈山)铁路专线宣讲活动、公交流动“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颇具匠心的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将学科课程设置、教育教法与爱国主义精神浸润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法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领域中全面贯彻实施,需要在学科课程设置和教育教法设置上系统谋划。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来全面发力,实现科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沁润培育。为此,学校在学科设置和各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思政属性,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摆在重要位置,激发学生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学校建立了各专业思政教学示范课制度,通过各专业思政教学示范课的设置推行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师生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首位,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双流汇聚、相得益彰。
在服务社会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应当注重在校内外实习和其他各类高校服务社会活动中全面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在服务社会活动过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活动中,体现爱国主义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操,通过实践的潜移默化,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向服务社会活动的延伸,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活动中的综合效应。学校积极开展向“时代楷模”万步炎教授学习的教育活动,培养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奉献青春的奋斗意志。学校还充分发挥地球物理、遥感勘测和空间探测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天仪研究院展开合作,并成功发射了“湖科大一号”卫星。这些活动较为成功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深入发掘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与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学校通过设置大量艺术雕塑、民族团结壁画等,通过文化艺术的感召,唤起师生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大团结的深刻认知,使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成为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日常自觉。学校还深入挖掘湘潭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优秀人文特点,通过对黎锦熙、齐白石等优秀历史人物无形价值的发掘,设置黎锦熙音乐学院和齐白石艺术学院,重新恢复设置昭潭书院,借此赓续衔接地方文脉,将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耦合起来,推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实现。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全局的工作,高校要从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奉行法治理念、坚持法治精神,将爱国主义全面贯彻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浩然之气、育赤子之心,方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唐亚阳,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