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1:04:25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景德镇7月4日电 题:景德镇:三组“碰撞”讲述千年瓷都故事
作者 臧赫 门睿
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在景德镇全链条的陶瓷产业中,“古”与“今”、“破”与“立”、“中”与“西”的碰撞正在上演,共同续写景德镇的“千年瓷都”故事。
古今对望,恍若隔世
“一城瓷器半城窑。”近年来,景德镇这座老工业城市,正焕发出年轻生机。
位于景德镇东城片区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国营宇宙瓷厂。20世纪90年代中期,宇宙瓷厂停产,厂区逐渐没落。2013年,景德镇市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造,工业“老面孔”蝶变为城市“新地标”。
改造保留了瓷厂原有的22栋老厂房,漫步园区,仿佛在新旧之间徘徊:独具时代风格的锯齿状“包豪斯”厂房、烟囱、水塔、锅炉房矗立原地,墙上遗留的老标语、口号等仍随处可见,但其功能和业态已被重新塑造,生发出一座座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空间。
邑空间是该街区内的一个市集空间,日用瓷器、精致摆件、精巧皮木等创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高处悬挂着“年轻人的造梦空间”字样横幅。邑空间定期精选126位研发设计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双创青年”入驻,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创新创业舞台。截至2023年底,陶溪川“双创”平台累计服务“景漂”创客2.1万名,孵化创业实体3683个,扶持注册中小微企业1800余家,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1万人。
陶溪川邑空间内景。资料图走出邑空间,对面就是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其中的老设备、老物件展示了景德镇陶瓷工业走过的百年沧桑。一路之隔,邑空间和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古今对望,陈旧的遗址铭刻着沧桑,崭新的玻璃幕墙照应着巨变。
陶溪川文创街区街景。资料图破瓷废土,浴火重生
机器轰鸣,自动流水线和AGV运输车运转忙碌,巨大的窑炉内窑火持续燃烧……在景德镇一家工厂内,废弃瓷片等固体废弃物正在经历“浴火新生”,从只能被丢弃的垃圾变成热销海内外的新型建筑材料——发泡陶瓷。
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漠华告诉记者,把经过处理的固废送进窑炉,经10余个小时高温烧制,就可以制成发泡陶瓷。其质量轻、隔热保温效果良好,可用作建筑外墙、家装墙面等。
罗马柱、仿石砖、异形吊顶、玩具摆件……由发泡陶瓷制作的产品五花八门,即使近距离观察,也很难想象这是“垃圾”做成的产品。“别人眼里的垃圾,是我们生产的原材料。”金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俊东介绍说。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与景德镇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回收废瓷等工业废料,每年可以消耗约10万吨景德镇市的固废。
段漠华介绍说,目前,该公司的发泡陶瓷制品已出口到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原本多被填埋处理的废瓷片,正在“重生”为颇受认可的绿色产品。
中国艺术,包容世界
走进景德镇珠山区“陶源谷”,谷中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绵延十八余里,宛若世外桃源。这里以“艺术生活街区”为发展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艺术疗愈目的地。
陶源谷风景。资料图陶源谷汇集陶瓷手工体验、艺术展览等多种业态,聚集130多位大师、教授,成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的陶瓷文化艺术人才核心聚集地,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化身“景漂”前来寻梦圆梦,来自法国的亚瑟·斯科尔(Arthur Scor)就是其中一位。
亚瑟·斯科尔目前已经在陶源谷的占绍陶艺实践基地不间断学习了一个月。“我知道景德镇有全世界最好的制陶技术,所以来这学习。”他表示,虽然学习制陶技术并不容易,但老师们技艺高超,也很有耐心,学习体验很好。
亚瑟·斯科尔打算学成回国后开一间陶艺工作室。“学会了拉坯,我还想在器型上融合一些法国、意大利或地中海风格。”
无独有偶,陶溪川同样汇聚了全球“景漂”创客及多元媒材的手工艺创作者。
每年春秋两季,陶溪川以“民族的、世界的”为核心举办“春秋大集”,邀请全球艺术家参与,以陶瓷为媒,用公共文化活动牵手世界,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据悉,2024年5月的“春秋大集”邀请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艺术家、手艺人参展,策划了艺术集市、民族歌舞等丰富活动,吸引诸多游客。
千年窑火不断,在景德镇这片“国际瓷都”的热土上,传承创新、循环发展、对话世界的故事仍将继续上演。(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