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09:55:57 来源: sp20241130
【光明论坛】
作者:杨荣刚(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副教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等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新时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适应高端设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端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在基础教育中融入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欲,打牢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基础。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主阵地,理应着眼世界科技前沿优化高等教育设置,分类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动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边界,能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为培养具有跨界创新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启智赋能。另一方面,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力,完善多主体育人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能工巧匠和行业翘楚,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力量一体共建、高度贯通的培养体系,以多种形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破空间壁垒,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健全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世界一流拔尖人才培养高地,为高端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平台和技术供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完善保障机制,用好用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全方位做好创新型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是用好用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一是健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比例,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倾斜。聚焦束缚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堵点痛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涵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三是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支持培养创新人才的正向舆论,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沃土。要主动靠前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四是切实解决好创新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消除后顾之忧,让拔尖创新人才静心科研,努力产出高水平、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持续扩大开放,吸引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引进拔尖创新人才,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首先,建立健全球高端人才常态化引进机制,持续扩充外籍专家资源库。打破地域边界限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靶向引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的“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其次,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有创新潜力的海外高端人才留华发展。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再次,积极搭建全球学术交流与创新平台,探索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机制,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参与国际前沿科技合作计划,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前沿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储才蓄能。最后,加强与教育、科技、人社、文旅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形成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合力,对引进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只有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才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