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7:59:51 来源: sp20241127
筑牢“蓝色粮仓”,渔业良种是关键。要在提高引进、研发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量与质并重,才能实现种业、渔业、产业齐头并进
以前,南美白对虾价格昂贵,养殖户养不起,老百姓吃不起;如今,这一产品成为常见食材。从稀罕的“舶来品”到实现“食虾自由”,秘诀是什么?
笔者来到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育种中心,尝试寻找答案。过去我国每年进口数十万对亲虾进行选育,受“基因锁”限制,引进的种虾只能繁育一两代;历经10年探索,经过多次选育,成功育出“中兴1号”,实现国产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零的突破。
筑牢“蓝色粮仓”,渔业良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近年来,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90多个,全面启动虹鳟、斑节对虾、虾夷扇贝、斑点叉尾鮰、罗氏沼虾、鳗鲡等7个新品种的联合育种攻关。截至2022年,我国累计培育审定266个水产新品种,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把渔业“种子工作”这篇文章做精做好,必须加强创新。对海洋鱼类或其他海产品来说,既要对已有品种开展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的研究,又要研发抗病害能力强、品质好的新品种。像“敲掉”了“长不大”基因的半滑舌鳎雄鱼,生长速度提高了4倍以上;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使昔日岌岌可危的大黄鱼种群实现养殖产业化,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黄官1号”海带能有六七米长;比成人巴掌还大的绿盘鲍1公斤售价达400元……如今,得益于在育种技术层面取得的新进展,渔业产业规模日渐壮大。事实证明,把握育种关键,就要处理好技术突破与创新利用的关系,真正育出能够满足需求的良种。
与此同时,还应协调好质与量的关系。目前,以深远海养殖为代表的海水养殖浪潮正在兴起,渔业种子是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笔者采访时,相关工作人员直言,“渔业良种缺乏,难以满足深远海养殖的需要”。有的育种企业也反映,一些地方对海洋种质资源本底了解尚不充分,对地方特色品种发掘和保护不足,无序引种和不规范的生产操作对本土种质资源造成污染。综合来看,在品种研发、良种推广等方面,培育出的新品种已具备一定数量,下一步,还要在提高引进、研发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量与质并重,才能实现种业、渔业、产业齐头并进。
采访过程中,有育种基地负责人反复呼吁:“要突破种质资源瓶颈。”面向未来,应当加大海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力度,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强化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渔业育种激励政策,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更多渔业良种必将推动水产品养殖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本报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