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6:51:16 来源: sp20241224
汉代的玉璧、罗马的玻璃碗、草原特色的金马饰……从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出土的文物中,我们能看到中原文明、欧洲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不同特征。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就如同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将三种文明奇妙地联结在一起。
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联合出品,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摄制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第一期正式播出。本季节目聚焦中外联合考古工作,首期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蒙联合考古队中方负责人周立刚,为广大网友讲述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发掘与研究工作。
高勒毛都2号墓地是蒙古国一处大型匈奴贵族墓地,位于该国西部后杭爱省境内。2017年以来,河南省考古工作者与蒙古国学者对此开展联合考古。这是中国考古队首次在蒙古国境内开展的匈奴贵族墓葬考古项目。
两国考古工作者联合发掘了编号M189和M10两座不同规模的甲字形墓葬及相关附属遗迹。初步研究表明,M189为中等规模的甲字形墓,出土的金棺饰、银马饰、铜容器、漆器、马车等器物表明了墓主的贵族身份。M10在规模上属于已发掘的最小甲字形墓,墓主为匈奴贵族成员,下葬年代在公元66至130年之间。出土的马车较为简陋,无汉式青铜器和漆器,可能与匈奴贵族内部等级分化有一定关联。
周立刚表示,高勒毛都2号墓地是中国学者首次直接参与匈奴贵族墓葬发掘与研究的项目,“不同规模的墓葬材料为研究匈奴贵族墓葬等级提供了重要信息,为研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尤其2023年发现匈奴甲字形墓葬早期形态,为研究这类墓葬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责编:方经纶、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