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1:26:31 来源: sp20241128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视频: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来源:中国蓝新闻
风含情,水含笑,山含春。浙南的畲族自治县——景宁,人们载歌载舞,喜迎来客,共襄盛事——
40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景宁畲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40年间,让民族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浙江干部群众矢志不渝的追求。
2002年和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两次调研景宁,走村庄、访农户、看茶山、议发展。其后,他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勉励景宁跟上时代步伐。而景宁,也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恰逢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这里,感悟“一个也不能少”的初心,探寻民族山区县跨越高山的启示。
(一)
景宁,隶属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
县城内,有一地标,名“团结门”。四根立柱,双重飞檐顶,立于川流不息的人民中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建造这座门楼,为纪念畲族自治县成立,也寄托“民族团结进步”的愿望。
历经多少风雨,记录多少变迁——
1984年,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浙江省委、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
历史,开启新的一页。
邮电大楼、人民医院等先后建成,县城气派初具;景青公路、景泰公路等陆续动工,通道日渐开阔;靠着水电、食用菌等产业,增收也有了眉目……
世纪之交,景宁人自豪宣布:2000年,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国内生产总值超8亿元,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这一速度,跟自己比是快,跟周围比还是慢。”时任县委副书记彭岳舜感慨,当时的景宁,既有空间窘迫、资源分散等先天障碍,还有产业薄弱、动力不足等后天烦恼。和全省一道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很大。
彼时,大山之外,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东风劲吹,浙江不少地方步入高速发展期。
对于“差距”,1994年起到景宁驻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办事处工作的叶峰,感受鲜明:“与景宁结成对口扶贫县后,鄞县在一处工业园中划出1平方公里,设立浙江景鄞扶贫经济开发区。最多时,这块‘飞地’的税收占景宁财政半壁江山,两地经济规模有天壤之别。”
重重压力下,大家很焦虑:畲族以凤凰为图腾,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这只凤凰,何时能翱翔天际?
2002年11月21日,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4天后,他带队到景宁调研。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深入畲族村寨,对畲族作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他亲自撰写了《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等文章。其中写道,“考虑闽东的脱贫问题不能不考虑畲族问题”。
调任浙江后,他依然牵挂畲族群众,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首次调研景宁,就召集市县干部,专门开了一次座谈会。
从畲族文化和革命历史说起,习近平同志有感而发:“畲族自治县全国只有一个,是景宁最大的特色,也是丽水很重要的特色。”
他说:“畲族的特色、山区的特点、后发的特征,这‘三特’都是你们的优势,有的是现实优势、有的是潜在优势。”
但是,相比全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景宁发展明显滞后,多项数据掉在“省尾”。
针对这一现实,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欠发达地区不能留下盲区死角,贫困乡镇一个也不能掉队。
理念一脉相承,嘱托一以贯之。
从2002年到2007年,在景宁,在丽水,在浙江其他欠发达地区,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其间,他作出指示批示,勉励景宁“跟上时代步伐”。
“习书记站得高、看得远,对景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勉励我们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旗)前列。数次调研讲话和批示中,他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彭岳舜说,今天,从省级帮扶举措,到绿色发展之路,从畲族文化保护,到推进“小县大城”,都是按照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思路,一件件落实,一步步深化,一项项取得成效。
凤凰腾飞,迎来了新一轮东风。
中国地图上,把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圈出,你会发现,它们与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山区等高度重合。
景宁也不例外,集“老、少、边、山、欠发达地区”于一体,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易。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拉一把、扶一程。
两次调研景宁,习近平同志都强调,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同时要与时俱进,加大力度。
2006年9月10日。
一个景宁人深深铭记的日子,一个镌刻在全县发展大事记中的日子。
这天,习近平同志在一份专报上作出批示:景宁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应重点研究并采取进一步加强的举措予以支持。
原来,一个多月前,时任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到景宁开展执法检查,深感民族地区发展仍有不足。回到杭州,调研组撰写报告,对扶持景宁加快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9月12日,省领导按照批示,要求省委政研室开展先行研究。随后,16家省直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题研究。
10月18日,省领导召开协调会,明确11个重点项目帮扶措施。
会上,还确定了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专为一个县制定政策,而且是扶持政策,不是改革试点。
这在浙江尚无先例。
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意见,最终,省委、省政府从关怀少数民族地区角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作出决策、形成共识。
2008年5月,浙委53号文件出台。
“5大方面、19项扶持政策,这是举全省之力扶持景宁,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时任景宁县委办干部毛华庆说,看到文件那刻,他激动得手都在抖。
大山深处,如沐春风。
到2011年,景宁县域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较2007年翻了近一番。
岁月流转,真情不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牢记嘱托,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2年,浙委115号文件出台,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加快发展;
2018年,省政府专题会议明确,加强帮扶,支持景宁加快发展。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探索。
202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景宁为样本,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支持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省级政策迭代之际,“山海协作”同步升级——
近年来,与景宁结对的县区,从最早的鄞州一地,扩展到温岭、海盐、上虞、宁海四地;协作思路,从“问海借力”变为“优势互补”;帮扶模式,从“异地开发”到“产业链深度合作”……
“山”与“海”,携手共进。
2023年,仅景宁与四地共建的12个“飞柜”,年销售农产品就超5000万元,带动2.4万余农民增收。
(三)
莺飞草长,澄照乡三石村的惠明茶基地,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工人”——
200多只羊,吃掉杂草,留下羊粪,滋养土地。
因为生态有机无污染,刚刚过去的明前茶季,基地茶叶卖出了每斤最高5000元的价格。
惠明茶,成了惠民茶!
犹记得,2002年11月,在景宁宾馆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为当地发展把脉定向。他直截了当地说:“景宁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后,他又用大篇幅,逐一分析了旅游、茶叶、竹木等生态产业。
听说惠明茶是景宁特色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他嘱咐当地干部,“茶文化博大精深,茶业经济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
三石村,是景宁种茶最早、规模最大的地方之一。
上世纪70年代起,村里租赁土地、逐步开发,将茶园面积扩展到310亩。村民可以采茶打零工,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考察的人络绎不绝,时任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初南却陷入迷茫:打响品牌,先要扩产,但种茶收益不如打工收入,村民愿种吗?
浙江绿茶行业,有西湖龙井等珠玉在前,竞争激烈,惠明茶能脱颖而出吗?
这一当口,习近平同志来到三石村考察。
2005年8月10日,傍晚6时许,天色渐暗。
等在村里的陈初南,心情从期待到失落,他想:“原定4点多到,都这个点了,习书记肯定不来了。”
就在这时,一辆中巴车穿过暮色,停在了马岭头茶叶基地入口。习近平同志如约而至。
原来,他是看完景宁东坑镇的地质灾害点和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后赶来的,之后还要赶到丽水开会。这一路,盘山路多,很不好走。
天快黑了,习近平同志坚持爬上茶山,看一眼茶叶长势。他叮嘱村干部,“好好发展这个生态产业”。
本有些犹豫的陈初南,鼓起了信心和干劲:要带着村民好好干一场,给全县做个榜样。
有人担心:“种这么多,销路不好怎么办?”
有人反对:“好好的地不种田,茶苗送我都不要!”
为此,村干部专程到武夷山等地取经,又挨家挨户询问意见,定下“村集体+合作社+村民”模式——土地,由村集体和县土管局统一流转;开发种植,交给茶企;栽后三年,村民可自己管理,或继续委托企业经营;收益部分,70%给村民。
2005年冬,首批茶苗栽下,面积近800亩。
同一时间,景宁县里通过惠明禅寺建设、区域品牌打造等,做大惠明茶名气。“三四年后,效益出来,之前反对的村民都种上茶了。”陈初南说,三石村里,没有一片闲地。
而且,这片叶子,还在不断进阶——
2009年,请来省里专家,优化品种,亩均效益翻番;
2010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茶青交易市场;
此后,引进10多家茶企,拉长产业链;
2021年,创新“养羊控草、引鸟控虫”模式,生态茶亩产最高达2万元。
眼下,景宁惠明茶种植面积达7.6万亩,产值6.74亿元。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样的故事接续发生。
鹤溪畔的废弃矿厂,变为悬崖之上的“天空之城”,2022年至今,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景宁600”农产品,不用吆喝,照样销路不愁,累计销售额超40亿元;
水、空气等生态产品,能抵押、贷款、交易,大均乡的碳汇,一年“卖”出近30万元;
……
逐“绿”前行,点“绿”成金。
单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去年达到28100元,位居全国120个自治县(旗)前列。
(四)
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文化是独特资源。
蓝延兰6岁起跟着外婆,学得了一手好技艺。两根竹棍,一个竹片,数根彩线,手指一挑一拨间,编织出一条条彩带。
这是畲族人的生活用品,能当腰带、背带、刀鞘带,可装饰衣服,也是定情信物。
但在经济社会变迁中,传统技艺变得落寞。“买条腰带十几元,织一米多长的彩带,需要个把星期,费时又费力,还赚不了钱。”蓝延兰说,最可惜的是,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也放弃了,宁可采茶叶、打零工。
2002年调研期间,习近平同志结合福建情况,与景宁作了一些比较,“福建那边有三月三歌会,还有乌饭节,咱们这边有没有?”
“宁德那边有畲族村、畲族寨,来了客人就送个彩带,热情好客,挺独特的。”
“我在宁德时还建了一个畲族博物馆,我们这边有没有?”
他叮嘱在场干部:“畲乡的特色要充分展现出来,文化方面还要挖掘一下,肯定还会有更好、更丰富的东西。”
歌会、乌饭节、彩带……一个个名词,让苦恼于如何打造城市名片的景宁人,眼前一亮。
博物馆筹建工作,交到了时任县文化馆馆长梅丽红手中。
她记得,那时县城用地紧张,有人建议博物馆建到敕木山上,那是景宁畲族人口最早定居的地方。
但山上交通不便、村居分散,工程建设费事,客流更无法保障。
最终,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这个馆建在县城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
2012年3月,中国畲族博物馆开放,成为展示民族历史、体验民俗文化的新地标。
同时,景宁通过设立畲族文化发展基金、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推进畲语、畲歌、畲舞、畲服等保护传承。
蓝延兰开在东弄畲村的彩带馆,游客和学生越来越多,年均超过3000人次。
这些年,她手中的彩带,也有了更丰富的色彩,有了汉字、花纹、畲族符号等组合编织样式。它们打破传统风格,跳出畲族人家,变成旅游产品、文创产品,激活文化自信,走入千家万户。
“现在,我就担心想学的人太多,教都教不过来!”蓝延兰笑着说。
今天,我们行走浙江,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朵朵盛开——
汉族人周仁建,与妻子蓝爱兰一同返乡,创新畲族绿曲酒工艺,他们开在大均古街的酒坊,年营业额已超20万元;
全省382个民族村,通过“同心共富·百村结对”等,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摘帽;
海宁“五朵金花工作室”、柯桥“阿凡提工作室”、鸡鸣山社区“莎莎工作室”等,每天讲述着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生活的故事……
(五)
探索绿色发展、挖掘特色文化之际,一个烦恼,也困扰着景宁和其他山区县。资源如何统筹?
九山半水半分田。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景宁就有779座。山多地少,镇村分散。再加上季节性降雨明显,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县域90%以上。
此前走遍100多个村后,景宁大搬快聚办公室副主任柳卫香心里一惊:80%以上自然村,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8%!
偏远的大山深处,花巨资通了公路、电和其他设施,使用效率低不说,未必能很好解决发展问题,也不利于生态保护。
回过头看,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已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相应部署。
2005年8月10日,习近平同志再访景宁,实地考察了东坑镇何村(现新和村)一处地质灾害点。
烈日当头,一行人戴着草帽,汗水仍顺着额头不断流下。
“我们原想在路边汇报,习书记坚持要上山勘察。”时任何村村党支部书记洪克贵说,前一年,台风“泰利”袭击浙南。狂风暴雨后,平桥后山出现裂缝,部分山体下沉一米。如遇强降雨,时刻威胁山下16户村民生命安全。
黄泥小道,杂草丛生,习近平同志沿坡而上。
站在山头,听完汇报,他严肃叮嘱当地干部,景宁地质灾害点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解决这一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上,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考虑。
在丽水其他地方调研时,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行“内聚外迁”,实行“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
2006年初,平桥启动搬迁。
洪克贵记得,当时,部分村民情绪很大。上世纪50年代,他们从山顶下来、搬到山腰。1998年,因白鹤电站建设,搬到了平桥。安居没几年,又面临第三次搬迁。
刚开始,村干部连连吃到“闭门羹”。
当面遇上,村民就赌气说:“干脆让泥石流砸掉几间房,让你们受处分!”
一点点磨,讲危害、讲政策、讲前景。还有,党员干部带头搬迁。
慢慢地,大家想法转过来了:住在山里提心吊胆,交通也不方便,买包盐还得跑镇里。新安置点就在镇区,搬过去造新房,住得安心舒适,找工作都容易些。
73位村民顺利转移、陆续搬迁。
村民兰李清说,之前,老房年久失修,婚都没法结,搬迁当年,他就结了婚,前年生了二胎。眼下,一家四口住150平方米的房子,很是美满。
“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
10余年来,这一创新思路,引领山乡实现“生态保护好、城市换新颜”良性循环——
人口,从散到聚,4.17万群众搬离高山远山;
布局,从零碎到统筹,县城为核,外舍新区、澄照副城“双星”闪耀,周边镇村串“珠”成链。
群山之间,一个新景宁创造出来了。
(六)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寥寥数字,重逾千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今天,我们越深入景宁,越能深刻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关爱,感觉到“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感悟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力量。
40年来,从山沟谷底起步,景宁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写就了山坳飞出金凤凰的传奇——
看绿色发展。生态农业从散到精,生态工业从无到有,风情旅游由点及面。2023年,县域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关口,达102.82亿元。
看特色文化。“中国畲乡三月三”等活动、“畲家飘歌”等品牌、山哈大剧院等地标,不断增强县域吸引力。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
看城乡面貌。城镇化率,从1984年的6%,增长至2023年的61.25%。城乡收入差距,从1984年的5.42∶1,缩小至2023年的1.77∶1。
看县域综合实力。在全国120个自治县(旗)中的位置,不断前移,跃居前列。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民族地区发展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明天,汉、壮、畲等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三月三”,就将如期而至。在春和景明的时节里,在欢欣鼓舞的氛围中,我们祝愿景宁——
40年,青春不老,芳华正好。
(潮新闻记者 周咏南 沈晶晶 周林怡 叶锦霞 中国蓝新闻记者 郭庆 杨川源 杨柯 王西 周家齐 朱惠子 吕梦佳 景宁台)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