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1:54:17 来源: sp20241121
驿道上回荡着声声驼铃,大漠里飘起袅袅孤烟。这样的景象总是令人想起古丝绸之路的繁盛。中国人民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凝结成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上无数文物见证了历史,展现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用整块玛瑙雕刻的精美文物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是中外文明互鉴的宝贵实物。据考证,该杯的原始造型来自小亚细亚赫梯文明的来通杯,玛瑙原料来自古波斯地区,整件器物有可能是粟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来通杯在其起源地是祭祀用具,但历经千年,在唐代来到中国时,已演变为实用酒具。如今这件历经2000多年沧桑的文物已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人类历史的常态,通过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历史证明,那些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热情拥抱和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国家,会获得持久的发展活力,创造辉煌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借鉴,也善于创新创造的民族,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时能推陈出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时能别开生面,从而为中华文明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唐代文化的兴盛,源自文化的自信、开放和包容。因其自信,所以对于外来文化大胆地摄取、大刀阔斧地改造;因其开放,所以为世界各地的文化进入中国提供便利渠道;因其包容,所以面对迥然不同的异域文化能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唐代舞蹈、音乐、绘画等大量吸纳了外来文化因素。敦煌壁画著名的飞天形象,是融合了印度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产物。闻名遐迩的《羽衣霓裳舞曲》,既有中国本土的元素,也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曲,还加入了中亚歌舞元素。隋唐之际,因翻译佛经而创造的新词语多达数万。唐代文化因博采众长而蔚为大观,其宏大的气魄、豁达的胸怀是在多姿多彩的多元文明滋养下孕育出来的。
四方辐辏、八面来风,中国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末期,青铜冶炼技术以及小麦、大麦、山羊、绵羊等作物家畜就传入中国。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刷术远播海外,而来自西域的胡椒、西瓜、葡萄等农作物以及金银器制作技术、宗教文化等也传入中国。此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发明传入西方,引发西方文明的深刻变迁。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双方发展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包、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7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