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论坛 | 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场论坛上相关专家给了答案

发布时间:2025-01-05 07:05:57 来源: sp20250105

  文/侯雨彤 陈昊星

  1月18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4年会在北京举行。

国是论坛2024年会现场 摄影 赵文宇

国是论坛2024年会现场 摄影 赵文宇

  此次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国是论坛邀请了十位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经济议题,并解读17日新鲜出炉的全年经济数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

  宏观经济治理中需平衡各项目标、政策、手段,把握时机、力度、效果,避免不均、方向相扭、顾此失彼、合成谬误、“下猛药”或强刺激。

  多目标平衡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间的平衡;二是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生产安全、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间的平衡;三是把握好目标间主次。

  多目标并不是一样高,总是有首要和次要。对高质量发展也要全面认识,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首先还是要有发展,也就是有GDP增量,然后再看增量是否实现了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减少等。高质量不是空泛的,是可计量、可检验的。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一年,也是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的龙年,更是中国经济“龙抬头”之年。

  我国政府所坚持的稳外资、稳外贸的政策叠加效应已经呈现。外贸的拐点已经出现,2024年外贸进出口将不仅企稳回升,而且形势会越来越好。

  我预计,“三驾马车”中的外贸将会在2024年率先解冻回暖,进出口贸易将会在今年第一季度末能够双双转正增长,外贸的市场规模和潜力都将超过2023年。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

  当前形势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突出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力争实质性进展。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阻挡中国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化危为机。

  目前应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改革推进的方式,促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四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五是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中国建设金融强国,应在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目标以及文化、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来实现,应走中国之路、体现中国式特征。

  中国式特征包括:一是党对金融的集中领导;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满足实体经济、居民和投资的多样化需求;三是金融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在相当长时期里,中国金融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赋能,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能极大提升金融效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讲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韩保江:

  经济发展需要供给创造需求,更需要需求侧对供给的牵引。创新应和民众实际生活和需求密切结合。我注意到最近有个经济热词叫“新质生产力”,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否定旧的生产力,因为很多生产力无新旧之分,比如农业、传统产业、矿业等,恐怕这些产业不仅不旧,而且还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关键是用一个什么方式发展的问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

  激励创新可以发挥产业投资的作用。产业投资与传统风险投资不同,其更多的是母公司发展战略的考量,产业投资有耐心允许被投企业不断去探索、去试错,对失败容忍度非常高,符合了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的特点,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投资已经初具规模,很多头部企业在产业投资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但很多腰部企业,尤其是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产业投资的价值,产业投资仍是蓝海。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去年外汇储备止跌反弹,用传统指标来衡量,说明中国对外偿付能力仍较为充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2024年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转向,人民币汇率或呈现趋势性反弹。

  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开放经济体,其抗风险能力和政策回旋余地都更强。所以要以平常心看待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时,中国也应不断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

  未来出口压制有望迎来扭转。2024年全球GDP增速或将放缓,但贸易增速可能提高。

  对于中国而言,2023年服务贸易因疫情政策调整而大幅增长,但货物贸易表现不佳。随着服务贸易景气回落和一些补库存需求,2024年货物贸易必定会迎来快速发展恢复。

  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

  我们测算后得知,三大工程之一的城中村改造将在未来5年中带动约10亿平方米的投资规模,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平均到每一年,其带来的住宅新增需求约有4400万平方米,占22个城市2022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18%。城中村改造在投资带动方面也会有实质性的作用,包括土地购置和建安投资,大约有10万亿元的规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赵波:

  2024年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中国未来的二三十年能否维持现在潜在的增长率、增加潜在增长率,关键的解决方案是要寻找新的动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切实实现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第二是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服务业开放程度,如果想做到更高标准的开放,必须在服务业上更深度改革;第三是政策不确定性、政策的透明性和政策激励相融性。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