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专家学者强调借助语言正确解读彼此文化

发布时间:2024-12-21 15:23:55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无锡8月24日电 (记者 陈建新)“文化误读往往由语言隔阂引起。”近日在江苏无锡一场座谈会上,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表示,和谐世界需要借助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作用,不同民族间才能正确解读彼此的文化。

  2024民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座谈会近日在无锡举行,围绕“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推动‘一带一路’人文经济共荣”主题,多位文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

  分析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功能,吴应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国际中文教育可在互学互鉴,尤其是促进民心相通、政策沟通和贸易畅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他还提出,应制定以促进文化交流为主要目标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教育支持计划,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学科建设、新兴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推动虚拟空间国际中文教育加快发展,最大限度释放优质教学资源带来的教学效率;大力支持共建国家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培养本土中文人才,鼓励国内高校与共建国家开展本硕博高层次中文人才联合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叶军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华文教育的提质转型升级问题。他注意到,如今海外华侨华人家长送子女去华校,其目的已不仅是“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他们也希望能在华校中接受更好的数学、科学、社会、历史等学科的基础教育,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以更好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

  “华侨华人不仅是华文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坚力量。”在他看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层次教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决策人才引领,年轻一代的华侨华人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

  关注到中资企业在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凯建言,可依托“走出去”企业,搭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新平台。推动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自身需求,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提供相应的经费、场地和设备支持,实现校企供需有效对接。支持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库、专业语料库,服务国际经贸合作。(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