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用好盐碱地资源(话说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4-11-24 01:16:05 来源: sp20241124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有利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进一步夯实耕地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障作用

  

  收割、烘干、入仓,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兰赵村富硒水稻实验基地迎来丰收。“水稻亩产1400多斤,盐碱地变成丰产田。”兰赵村党支部书记周海彬说。

  在这片含盐量超1%的盐碱地上,一场实验已进行多年。先试种新品种,“华粳5号”耐旱耐盐碱、高产抗病虫;再创新农技农艺,土地翻整、育秧播种、插秧收割等实现全程机械作业。“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水稻丰收,成本还降低两成。在盐碱地上种粮,大家伙儿心里有了底。”周海彬说。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盐碱地是指含盐量超过0.1%的土壤,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显示,2019年底我国盐碱地有1.15亿亩。当前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紧。同时,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有利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进一步夯实耕地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障作用。

  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各地积极探索,开展技术攻关,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数据显示,农业农村部在8个省份开展盐碱化耕地治理试点项目,3年实施面积240万亩次,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11至0.51个等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盐碱地治理利用是一道全球性难题,有不少技术亟待突破,加之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一些地块盐碱化趋势加剧,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地制宜,攻坚克难,才能探索出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改造利用盐碱地,需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治水、改土、改种、护林协调推进,工程、生物、农艺等举措多管齐下。一方面,可与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完善田间灌排设备,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改良土壤,遏制盐碱化。另一方面,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加强良种选育,推广耐盐碱的粮食牧草品种,为治理盐碱地拓展新路径。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要坚持政策激励和市场发力结合。各地瞄准工程设备、科技支撑等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强化统筹,为治理工作提供要素保障。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治理盐碱地与发展特色产业、开展乡村建设相结合,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形成可持续治理模式。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内容。科学治理、久久为功,用好耕地后备资源,把更多盐碱地打造成新粮仓,我们定能端稳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 19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