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5:17:24 来源: sp2024120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我们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委员。
“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使命。”张平文委员说。
张平文委员介绍,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国际经验来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措并举,高水平的导师、好的研究方向、高素质的生源、优越的学术环境、丰富的资源配置和充分的国际交流都是共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优化招生选拔和培养,形成高校少年班贯通式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培养等培养新模式。
张平文委员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布《武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在国家级、校级、院级层面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率先建立起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科教融汇,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极地科考、北斗定位及保障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作用、增长才干。
张平文委员表示,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一定差距,其成长环境和培养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知存在偏差,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选拔机制还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还不够科学。
“当前,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亟须营造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张平文委员说。为此,他建议:
一是树立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理念。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家长建立合理期待,共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是探索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选拔通道。管好用好学科竞赛等选拔方式,进一步规范竞赛结果运用。此外,要赋予有条件的“双一流”高校更大自主权,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选鉴。武汉大学正在积极探索“大中衔接”培养模式,依托优势学科在重点中学试点开设大学先修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有效衔接。
三是优化培养体系,为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拔尖创新人才成长需要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高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优化转专业机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并适合的专业就读。要加强本研衔接和课程贯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钻研,实现快速成长成才。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将发展交叉学科作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武汉大学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不断优化转专业与专业大类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构建本研贯通培养体制机制、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张平文委员表示,武汉大学持续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24年,学校将发展主题确定为“人才培养年”,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记者 王建宏 张锐)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