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5-01-04 23:44:01 来源: sp20250104

  内容提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力量凝聚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理念治党治国治军,用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青年、立德树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部署,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我们党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明确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确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党立破并举、激浊扬清,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志和力量。能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密相关。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要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又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来源。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在彰显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中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党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压紧各级党委责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来进行,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拉紧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好汇集起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磅礴伟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可靠的制度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继续把这一根本制度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社会风清气正,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希望。

  (作者为中国史学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5日 13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