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炫富”当止

发布时间:2024-12-15 11:29:21 来源: sp20241215

  【影视锐评】

  从流行网络文学到热门影视作品,“富豪人设”成为近年来文艺创作尤其是爱情题材塑造人物时的热门选项。随意打开一个视频网站,有“富豪人设”的作品数量繁多。尤其在微短剧领域,“富豪人设”几乎成了主要角色的代名词,作品有限的篇幅几乎都服务于这一角色塑造。人物的各种极端行为和出位言语不断刷新观众的价值观,拉低创作的水平。可以说,此类剧泛滥已严重影响影视创作人物塑造的多样性和主流价值理念的有效传播,应引起业界的关注。

  这种人物往往年轻气盛、冷漠骄横、自负专断,无所不能却偏偏为情所困,对出身平凡、样貌普通的对象专一深情。但由于某种障碍或误会,只能把爱深藏心底,不计回报地默默付出。巨大反差形成强大戏剧张力,能营造童话般的情感氛围,迎合部分观众内心深处渴望被照顾、呵护的需求,在自我代入的过程中暂时获得“替代性满足”。

  如果说“富豪人设”刚引入影视创作时,还有少量人物因深情有素质,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为人排忧解难,对观众心中理想伴侣的想象有所呼应,受到一些观众的追捧,那么近年来随着微短剧迅猛发展,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获得盈利,在“富豪人设”的塑造上越跑越偏,形成尴尬、油腻、幼稚的不良趋势,则受到了舆论的广泛诟病。首先,这类影视作品中的“富豪人设”越来越浮夸极端,脱离生活实际,违反现实逻辑。很多人物动辄是“千亿总裁”“九州第一财阀”。无论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还是现代,其他人物都称呼角色为“老板”“少爷”,以衬托其尊贵地位。与之相对应的角色一般身世凄惨,且遭遇人生低谷。其次,创作思路套路化、故事讲述离奇化、台词表演夸张化,导致作品缺乏常识、挑战常理、无视常情。这类剧主要靠剧情爽、节奏快、反转多吸引人。作品只要台词有爆点、故事有悬念、人物有个性,即使有逻辑漏洞,也有观众愿意买单。所以,很多创作者把虐恋情深、豪门复仇、甜宠逆袭等内容生硬拼接,将打群架、中剧毒等出位情节当成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动力。再次,为了让主角的造型动作帅气迷人,有的创作者不惜破坏剧情的真实性和流畅性,给人物磨皮瘦脸,加厚重的美颜滤镜,使画面失真、场景艳俗,塑料感十足。

  “富豪人设”泛滥,不仅将影视创作引入误区,还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有的作品为了表现相应人物的经济实力刻意炫富,堆砌豪宅、华服、珠宝等财富符号,渲染挥金如土的爽感。有的作品为了呈现剧中人物的宠溺深情,将其爱慕对象塑造为心安理得接受各种帮助的形象,宣扬不劳而获的理念。这些内容所表现的价值观、婚恋观、消费观值得商榷,容易对大众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富豪人设”越来越多,实际上是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迎合某些用户浅阅读、碎片化等低水平欣赏诉求,注重视听效果却忽视现实逻辑、注重娱乐性却放弃引领性的结果。这种供人消费、为人牟利的快餐式创作泛滥,将消解创作对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价值追求,对影视发展造成伤害。

  近年,大众舆论对“富豪人设”的批评越来越多。这也说明,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媒介经验的不断提升,他们已经对这类剧产生审美疲劳。相较于内容套路化、思想性匮乏的故事以及行为偏激、思想幼稚的人物,他们更希望看到贴近现实生活,能引发情感共鸣,带来思想启迪的爱情故事,以及性格和背景各异、形象血肉丰满、拥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动机的人物形象。这一变化也给影视创作带来新的挑战。创作者尤其是微短剧的创作者应该从专注数据、人设、流量等外在因素,回归到聚焦艺术创新和价值引领的本质上来,透过复杂多变的生活表象,敏锐捕捉、艺术呈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问题和人们的精神走向,用影像为观众提供一种观察现实的窗口,并给出适当的观念引导,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爱情、理解人生、感悟时代。相较于缺乏尊重的照顾呵护或没有底线的容忍依赖,爱情剧应更多展现两个人如何相互吸引,相互靠拢,并克服各种困难相知相守的真挚美好,以及其中蕴藏的忠诚、奉献、坚韧甚至牺牲等崇高情操,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这才是爱情剧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刘黎明,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