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罗贵辞:今天,我们纪念马可·波罗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16 19:12:15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北京10月10日电 题:今天,我们纪念马可·波罗有何意义?

  ——专访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罗贵辞

  作者 官逸伦 赵婧姝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其旅途见闻记入《马可·波罗游记》(又译《马可波罗行纪》),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增添了一座重要桥梁。

  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等机构主办并推动,以《马可·波罗游记》为线索,通过来自中意两国总计上百件展品,展现历史上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

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展览“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图为观众在现场观展。 中新社 记者 董语飞 摄

  马可·波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今天,我们纪念马可·波罗有何意义?“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策展人之一、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罗贵辞(Guicciardo Sassoli de' Bianchi Strozzi),近日在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视频:【东西问】罗贵辞:今天,我们纪念马可·波罗有何意义?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此次展览?其中有哪些展品值得关注?

  罗贵辞:这次“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展出了来自13家意大利博物馆和2家中国博物馆总计135件展品。这些13世纪以来的钱币、地图、手工织物等,展现了马可·波罗及其追随者如何完成从威尼斯到北京的旅程,并试图联结意大利和中国所代表的古老文明。

  展览中的一些展品非常有趣。例如,展览展出了马可·波罗遗嘱复制品,其上写明了马可·波罗将他的所有财产都留给家人,包括他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的东西。这为很多事情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这次展览非常重要的原因。

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展览“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图为展览所展出的马可·波罗遗嘱复制品。 中新社 记者 董语飞 摄

   中新社 记者:此次展览围绕《马可·波罗游记》展开,您对这本书作何评价?

  罗贵辞:《马可·波罗游记》是整个欧洲了解当时中国的重要资料,由一个真正到过中国的人写下。实际上,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只是想象而已。得益于他的游记,我们接触到现实。他在书中提到了真实存在的城市以及当时的商品、建筑等。后来对这一地区的历史研究也证实,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

  《马可·波罗游记》一经问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本书随后被翻译成法语等多种语言,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宫廷和贵族之间流传,也被商人用作前往中国的指南,每个人都想了解这段旅程。此外,《马可·波罗游记》也通过某种方式传到了中国,帮助中国人理解当时威尼斯商人、政治家等的思维方式。

   中新社 记者:在您眼中,马可·波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罗贵辞:马可·波罗是一个拥有好奇心且真正进行着文化交流的人。他来自威尼斯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当到达中国时,他观察周围的一切,努力去理解所遇到的事。他忠实地描述,对不同文化和宗教没有任何偏见。他真正享受着那些宏伟的、有趣的、与众不同的事物,并带着好奇心去描述它们。

  马可·波罗开辟了一条道路,其追随者往返于意中两国,在穿越不同国家时遇到不同文化并将其融合。有趣的是,通过这种交流,中国美学影响了意大利的工艺美术,包括家具、风格和文化。所谓“中国风”,正是意大利人因欣赏中国美学而制作的中国式艺术。

  马可·波罗不仅是一个来过中国的人,他还是意中两国的文化使者,深度参与了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的过程。

2024年6月15日,“千年运河千里行 ‘新马可·波罗’游记”活动在中国大运河南端浙江杭州举行,由活动征集的意大利友人作为“新马可·波罗”,游览杭州。图为“新马可·波罗”(左)在大运河边了解手工艺品。 中新社 记者 王刚 摄

   中新社 记者: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在中意两国举行。您认为,在当今时代纪念马可·波罗有何意义?

  罗贵辞:马可·波罗已经去世700年了,现在正是纪念这位文化界重要人物的时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他提醒我们,总是可以解决问题、保持联系,只要像他那样在旅行中坚持不懈,尤其是当你想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分享文化和经验的时候。

  通过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分享他所了解的一切,马可·波罗试图联结两国文化,让人们敞开心扉,理解差异,从而使人们用更为开阔的思维获得更多知识。如果没有《马可·波罗游记》,可能就没有人会谈论马可·波罗。但这不仅仅关乎他个人,如果没有马可·波罗,就可能不会有欧洲人对中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了解。

2011年4月18日,马可·波罗纪念馆在江苏扬州开馆。图为依据马可·波罗故乡意大利威尼斯的广场铜狮复制的雕塑,摆放在纪念馆大门前。 中新社 记者 崔佳明 摄

  这就是马可·波罗所做的,也是我们通过这个展览想做的:在有着古老联系的国家之间保持开放。这个展览想要展示的是这种古老的联系方式依然存在,并且我们希望将其推广。必须记住历史是什么,并从中汲取能量,再次创造出一些伟大的东西。

  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是,不要以某种方式持有偏见,而是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欣赏面前的一切。马可·波罗是一个真正存在过的人,如果他能做到,我们也可以试试。(完)

  受访者简介:

罗贵辞。受访者供图

  罗贵辞(Guicciardo Sassoli de' Bianchi Strozzi),意大利艺术史学家、评论家,专攻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早期的艺术评论史。罗贵辞与多所博物馆、机构和大学合作,担任多地展览顾问及策展团队负责人。2024年,罗贵辞担任展览“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策展人。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