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常燕娜:世界最早的实用地图出土地隐匿了多少考古“之最”?

发布时间:2024-11-22 02:16:02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兰州9月27日电 题:世界最早的实用地图出土地隐匿了多少考古“之最”?

  ——专访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常燕娜

   中新社 记者 冯志军

  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地图,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它们反映了战国中期之前,包括中国历史最早的县之一邽县(今天水市秦州区)在内的甘肃天水一带的地理面貌。

  相较于早期世界各地发现的地图,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有何“实用”之处?对后世的地图理论和技术有何影响?其出土地隐匿了多少考古“之最”?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常燕娜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2024年5月29日,甘肃简牍博物馆展陈的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地域范围。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记载了哪些内容?

  常燕娜: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出土于甘肃天水市东南70公里的秦岭深处名为“放马滩”的一处秦墓之中,考古推断其绘制于战国中期。今天的放马滩林木葱郁,芳草萋萋,是一片极适宜放牧的好场地,秦的先祖非子就曾在此放养战马,这片区域也是嬴秦的发祥地。

  放马滩木板地图共4块有7幅图,均长26至26.5厘米,宽14.4至17.7厘米,其中3块两面均绘制有地图,1块只有单面有地图。这7幅地图大体反映了现在天水市、秦安县、清水县一带当时的地形地貌。绘制的水系既有渭河流域的葫芦河、牛头河和耤河,也包括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源的西汉水上游。

  放马滩的考古报告中有说“这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地图实物”,从地图的标注内容上看,绘制的山川地形等详细清晰,是比较实用的地图。放马滩木板地图出土年代是在战国中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考古发掘出更早的地图实物。

  放马滩木板地图的7幅图侧重不同,分别表达出不同的主题与绘制者的绘图旨趣,既有水系图,又有交通物产图,对局部需要重点展现的主题性内容有取有舍,重视主次呼应,从而突出地图的专题性,是中国古代区域专题图的代表作,可见绘者高超的绘图技艺。

   中新社 记者: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为何会成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常燕娜:在放马滩木板地图出土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在秦汉时期才形成了关于地图的概念,放马滩木板地图佐证了中国早在23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图实物,并形成了有关地图的意识。而用墨绘制的地图本身从其绘制方法、特点和内容等方面也显示了先秦时期地图绘制水平的高超。

  地图上除绘制秦国管辖范围内的天水及周边地区,还标注了“邽丘”“翼丘”两个地名,经考证其后期逐渐演变为中国最早的县名之一。这反映出当时秦人已经有了关于行政区域的一些划分,比如在木板地图上用字体和方框的大小来标志其行政等级,有些是县,有些是里。甚至在地图旁边还写有一个“上”字,注明了地图正确的阅读方向。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应该是从地图上的郡县名称标注上来说的,秦代设立郡县制,我们大多是从传世文献上获知,这里的“邽县”是从地图上“邽丘”这个名称推断出来的。放马滩考古报告上也很明确这一点,邽丘就是战国时期秦国邽县的所在地。秦国设立郡县是全国范围内统一设定,只是“邽县”是目前发掘的地图文物上最早的标注,而且是考古确认的。

  现在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图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地理学》一书中的地图,它比放马滩木板地图晚了近5个世纪。放马滩木板地图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早“实用”意义最为鲜明的古地图实物遗存,已经形成了“完整统一的图式体例系统”。

  比如,地图对城邑乡里和居民点的标示,展现了邽县一带人口分布和行政规划的空间布局;对植物种类、林木采伐地点的标志,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经济开发活动的范围;而关隘、交通道路以及里程注记,则反映了彼时天水境内交通、关卡要塞的布设;地名注记是早期地名文化的珍贵资料。

  放马滩木板地图被学术界称之为“专题性地图的萌芽”,其“实用地图”的内涵证实了秦人重视实用之学的文化传统。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史、测量学史和地理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资料图:图为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 记者: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出土地,还有多少中国考古“之最”?

  常燕娜:中国目前出土的秦简集中在湖南、湖北和甘肃,数量不多,但内容比较系统,这在简牍界的价值很高。尤其是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的秦墓葬群有13座之多,被考古学界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并创造了三个中国考古“之最”。

  除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放马滩木板地图外,放马滩还出土了中国第一篇志怪故事,中国第一片纸——西汉初期的书写纸。

  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战国简牍,书写内容包括甲乙两种《日书》(秦人民生俗信及生产生活),其中乙种日书记载了一篇《志怪故事》。这篇《志怪故事》虽然很简疏,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具有志怪小说性质的第一篇奇文,不仅文中提到的邽丞、地名、职官都可以找到依据,所述“丹”死而复活的故事明显有志怪性质,比后世《搜神记》等类似书籍早了四百年,文学史料价值极高。

  古籍上多记载说,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历代学人引以为据,无可置疑。放马滩考古发掘出来的第三个“中国第一”,即西汉初期的书写纸。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日渐兴起,考古学家从甘肃、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多个考古现场都发现了西汉纸,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天水放马滩5号墓出土的纸地图残片。

  放马滩5号墓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前141年)的墓葬,残纸上可见有墨线标识的山川道路图。经鉴定,纸的质地为麻类植物纤维,是可用于书写的早期麻纸。它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书写纸实物之一。放马滩等西汉纸的发现,不仅证明西汉初期就已经有纸,而且证明这些纸已用于书写,早于古籍对蔡伦造纸的记载。

资料图:图为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 记者: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对后世有何影响和启示?

  常燕娜:放马滩木板地图标注有地名(城邑、山谷、河流溪水、关隘)、林木物产、道路长短,同时还有亭形、关隘等符号,在地图绘制上有一定的范式,影响了后世的地图学发展。同时,绘制的水系、植被,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以及林业经济的重视。

  根据文献记载和铜器铭文,中国早在西周初期可能已有地图,但一直苦于没有实物证据。放马滩木板地图是继长沙马王堆地图之后的新发现,将中国现存古地图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一个半世纪,更为重要的是它填补了先秦战国时代实物地图的空白,也为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放马滩木板地图虽然还比较粗糙,不如马王堆地图那么精美细致,后者采用的一整套制图规则已更为先进,但这在放马滩地图上可初见端倪。在放马滩地图中水系、居民点、道路、地貌以及关隘、庙宇等地理要素的标志方法,大都为马王堆地图所继承,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图方法之一。

  在制图艺术方面,“接合图”的应用是放马滩木板地图一大创造,而闭合山形曲线更是一大发明,它已具投影概念的意义,近似等高线的性质,相当先进。总之,放马滩地图的绘制特点与历史地位证明,中国先秦时期地图绘制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完)

  专家简介:

常燕娜。受访者供图

  常燕娜,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管与保护、西北汉简研究。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