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0:43:24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吉林5月1日电 题:吉林“90后”青年返乡创业:让“鹅蛋”变“金蛋”
中新网 记者 石洪宇
郁郁葱葱的半山坡上,1万多只白鹅振翅追逐。投喂饲料时,它们才会向李春霖的方向聚拢。
外地的客户忙着装货,当天生产的5000多枚鹅蛋不日将端上食客的餐桌。对这个东北村庄来说,鹅蛋正是致富的“金蛋”。
35岁的李春霖是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榆树村村民,8年前返乡创业养殖种鹅。同步成立养殖合作社后,他带领5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
群山环抱下的榆树村,植被、温度和光照时间适合种鹅生长。全村6万多只种鹅,每日可产3万多枚鹅蛋。这也让村子成为有名的“鹅村”。
成群的种鹅在养殖基地内“散步”。 桦甸市委宣传部供图李春霖20岁出头时就在外地打工。给餐馆供货时,他发现鹅蛋这一食材很受欢迎。有些地区还有长期食用鹅蛋的习惯,他也对养鹅有了兴趣。
2016年,李春霖回到家乡。彼时,吉林省持续推动乡村发展,在资金、用地、吸引人才回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李春霖适时建起养殖基地,引进新品种鹅雏。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养了4000只鹅雏,只活下来1000只。”年轻人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他前往江苏、黑龙江等地“拜师学艺”,掌握了光控、温控养殖等技术。
李春霖重新改造基地,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通过对鹅棚光照、温度进行把控实现反季养殖,延长鹅产蛋期两个月左右。取得进展后,他把这些知识无偿分享给村民。
每年的5月份村民大批购置鹅雏,饲养到次年3月份迎来产蛋高峰期。待到次年10月份左右,种鹅不再产蛋时再以商品鹅形式出售。
走在“鹅村”的马路上可以看到,民房挂出“鹅”字样的牌匾,很多村民做起和鹅有关的生意。鹅蛋、鹅毛、鹅雏等生意都很红火。为了给“鹅村”提供育雏服务,还有投资者在附近投建育雏厂房。
李春霖从小在村里长大,家乡富裕是他的“情结”。最近,他带领合作社统一采购鹅雏、购买饲料、销售鹅蛋。南来北往的客户、食客让村子彻底热闹起来。
在李春霖的带动下,张力元成为养鹅大户,这个假期他正在考察附近土地,要扩大养殖规模。“我们村养的大山花品种,产的蛋质量很棒。”他手里拿着圆润的鹅蛋向新客户介绍,并主张让对方尝一尝。
整个上午,李春霖一直忙着喂食,他的鹅群每天会消耗掉7000多斤饲料。他计划在下个产蛋期,全村的养殖规模能突破10万只。(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