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病毒未清,会对身体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5-01-10 17:51:40 来源: sp20250110

  北京时间4月23日,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曹彬教授团队题为《新冠病毒在组织中的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一项中国横断面队列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轻症新冠康复患者中,残留的新冠病毒可能持续存在,并且病毒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显著相关。

  类似感冒的病毒感染类疾病多长时间能好?如何判断“感冒”好了?症状完全消失后,“感冒”就真的好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曹彬教授团队从新冠病毒能否在体内持续存在入手,到病毒持续存在是否和长新冠症状相关,再到二者相关性的潜在机制探索,为大家逐步揭开病毒感染类疾病何时真正康复的面纱。

  2022年12月,奥密克戎席卷北京,男女老幼纷纷“中招”,在经历了一周左右的发烧、“刀片嗓”、咳嗽之后,大部分人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调查研究是从此次疫情后1个月第一批来医院做手术的患者开始的,这些患者因肺结节、胃癌、甲状腺结节、胆囊结石等,早在奥密克戎感染暴发前就在医院预约了手术。他们在手术前虽然感染了奥密克戎新冠病毒,但是症状不重,而且已经康复。

  在获得每一名患者的理解、支持和知情同意后,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25名轻症新冠康复患者感染后约1、2、4个月的317份样本,包括血液样本,胃镜留取的胃黏膜样本,以及13种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包括胃、肺、皮肤、肠道、血管、肾脏、乳腺、甲状腺、肝脏、脑、胰腺、胆囊和阑尾,利用高灵敏度ddPCR等多种方法对这些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2、4个月,手术标本中的病毒RNA检出率分别为30%、27%和11%。病毒量从几个到几万个拷贝数不等。提示病毒虽然有被机体缓慢清除的趋势,但在感染后数月,仍可在部分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在43%的样本中可检测到病毒亚基因组RNA。提示这些残存的病毒仍然在进行复制。在免疫受损(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浆、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也检测到了病毒RNA,而免疫正常患者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RNA。提示免疫受损患者体内病毒持续存在的风险更大。

  显然,“感冒”症状消失了,并不意味着“感冒”就真的好了。

  那么,体内存在微量病毒,对身体又有什么影响?

  曹彬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病毒长期存在的组织中,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防御的基因显著下调,与补体和凝血级联相关的基因表达失调,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基因表达失调,表明病毒持续存在会影响宿主细胞功能。

  也就是说,当人体被病毒感染,正在经历发烧、“刀片嗓”等症状时,这些病毒已经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并在体内广泛播散了。即使症状完全消失,病毒还继续在人体内存在,人体正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免疫系统正在夜以继日地“负荷工作”,凝血和胆固醇代谢稳态不再……

  免疫力正常的人病毒清除得快,免疫力低下的人病毒清除得慢。但是,11%的人在感染后4个月,体内还能检测到病毒,这个比例并不低。研究人员还发现:康复患者中病毒RNA的检出与长新冠症状显著相关,且病毒拷贝数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长新冠症状。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病毒性“感冒”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不到一周就好。“感冒”也不像以前理解的那样能够“自愈”,扛一扛就能好。“感冒”对机体的影响是持续的,严重的。对于淋巴瘤、白血病这样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冒”对身体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因而,曹彬教授团队提醒,对待“感冒”,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想办法预防“感冒”,比如在流行季节,戴口罩,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减少被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机会;对于有疫苗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要及时接种疫苗,特别是免疫低下者。“感冒”后,要在最短时间诊断出是哪种病毒感染,因为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期很短,如流感病毒感染应在48小时内用药,新冠病毒感染应在感染后5天内用药。早用抗病毒药,能缩短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时间,减少病毒对机体的影响。

  症状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感冒”,即使症状很轻,也并不是一过性的,对身体的影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感冒”,特别是反复发生的“感冒”,对健康的危害可能是长期的,现在,是时候开始改变对“感冒”的陈旧观念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