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玩手机、爱熬夜 专家科普大学生如何“睡好觉”

发布时间:2024-12-22 21:31:48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杭州3月20日电 (王逸飞)当下,睡眠问题已是越来越多人的现实困扰。其中,熬夜更为严重的大学生,成为更需重视睡眠健康的群体之一。

  3月20日,在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即将到来之际,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在浙江大学正式启动。活动通过走进高校、聚焦大学生群体,科普睡眠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关系。当日,医学专家围绕高校学子常遇到的睡眠问题,介绍了保障睡眠健康的多种方法途径。

当日启动仪式现场。王刚 摄

  于社会和大众而言,睡眠问题是普遍性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在3月16日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居民平均在0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被调查对象中,失眠问题不容乐观,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19%。另外,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80分),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分)的人群占比22%。

  对于大学生群体,白皮书指出,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0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时间超过凌晨2点。同时,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该群体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睡眠时长相差(16分钟)不大。

  围绕如何科学提升睡眠质量,不让“熬夜”偷走年轻人的健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郭万军向在场学子科普了“睡好觉”的方式方法。

郭万军进行睡眠科普。王刚 摄

  他认为,保障睡眠健康需从规律性、入睡/觉醒时间、效率、持续时间、觉醒性/清醒、满意度六个方面来促进,这需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习惯予以支撑。例如要尽量做到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起床,让身体被训练出条件反射的效果;谨慎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建议16时或17时后避免摄入咖啡因;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太晚吃饭等。

  针对遇到失眠症状的情况,郭万军从思想层面介绍,“我们要纠正或降低睡眠期望,不要因为偶尔睡不好就产生挫败感;纠正灾难化想法,偶尔失眠并不会有太大影响;纠正错误归因,偶尔状态不好、表现不好不一定是睡眠影响,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纠正睡眠担忧,昨晚睡不好和今晚睡眠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行动层面,其建议,当感到困倦时再躺到床上;当意识到睡眠可能不会很快发生时(如清醒时间超过15分钟)离开卧室;无论前一天睡眠如何,尽量保持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

大学生在线下助眠体验专区体验。主办方 供图

  在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浙江大学校园内设置了线下助眠体验专区,开展心理健康小测试、虚拟教室(专注力测试)、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服务,吸引学生参与体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在现场接受学生咨询的该院物理联合诊疗中心主治医师薛闯介绍,日常在中心接受物理治疗的患者中,15岁到2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睡眠问题就诊患者不在少数。“对大学生群体来说,睡眠节律紊乱是睡眠健康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该睡时不睡、该起时不起。也有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因为情绪问题伴发睡眠问题。”

  薛闯给大学生提出了两点睡眠建议:一是个人要充分认识到保障睡眠作息的重要性,虽然偶尔熬夜整体影响不大,但从长期角度看也会危及身心健康;二是许多大学生喜欢玩手机、打游戏等,要给自己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例如在每天睡前半小时结束游戏时间,给身体和情绪留出一定的过渡时间。

徐垲现场教授中医助眠操。主办方 供图

  此外,“睡好觉”也可尝试传统中医手段。当日活动现场,杭州孙泰和国医国药馆专家徐垲向现场大学生教授了中医助眠操,该助眠操融合部分助眠穴位和放松手法,以中医奥妙助大学生养成“易睡体质”。

  活动主办方代表,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表示,本次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睡眠习惯,为他们带来更具实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也将充分发挥国际传播、融合报道优势,向海内外宣传普及健康睡眠知识和理念。

  据悉,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发起主办,浙江省医学会特别支持,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医心医议栏目、杭州孙泰和国医国药馆、《生活与健康》报、知乎浙江平台支持。(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