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2:09:07 来源: sp20241127
海河,见证了天津建城600多年的历史,也参与了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蝶变。
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的海河,全长上千公里,由五大支流汇合而成,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三岔河口贯穿天津市区至大沽口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
从三岔河口到入海口虽仅有70多公里,却孕育了天津这座北方工业重镇。三岔河口也被认为是天津的起源地。当地有句俗语,“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这里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有“天津摇篮”的美称。
这是近日拍摄的天津海河夜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近代以来,天津依河而兴,成为全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文化重镇。流动的海河水中,蕴含着城市的“发展密码”和“活力之源”。
——滋润津门文化。海河畔矗立着一座巧夺天工的钟表——世纪钟。不久前,这座承载天津人记忆的钟表再次敲响。随着钟声响起,龙年新春4条精品文旅路线和6个精品商旅文活动正式发布,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这是1月26日拍摄的天津世纪钟。新华社发(马成摄)
海河,流淌的是津门文化。相声专场、乐队专场、民乐演奏、时装秀、民俗花会展演……海河上,不同主题的演出活动满足了国内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海河游船更是成为“流动的舞台”。
海河两岸,走出曹禺等艺术大师。津沽大地传统文化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声名远播,成就了“戏曲重镇”“曲艺之乡”美名。独具特色的戏曲、曲艺演出俨然成为“津味”文化特产,在唱念做打与说学逗唱间传扬中华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见证生态之变。寒冬腊月,海河冰封。在一处凿开冰面的河水中,一些冬泳爱好者不时扎到水里,为冬日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这是近日拍摄的天津海河夜景。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过去,作为“母亲河”的海河曾一度污染严重。新时代以来,天津持续打响“碧水保卫战”。近年来,天津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国家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要求,对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施严格监管……有效降低污染排放量。
如今,天津市包括海河干流在内的12条入渤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在一处海河岸边,红嘴鸥、银鸥飞来越冬,吸引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定格美景。海河两岸也成为市民散步、跑步的好去处。
2023年11月26日,海鸥在海河岸边飞翔。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激发经济活力。百年前,蜿蜒流淌的海河是天津的“经济命脉”。林立在海河两岸的工厂、烟囱、码头、货站,助推了近代天津工业发展和北方重要工商业城市形成。
进入新世纪,天津启动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城市工业战略东移、老企业搬迁改造。然而,老厂房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悄然变身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消费商圈、设计小镇,焕发新生。
海河东岸有一片独特的建筑群,红棕色的仿古建筑与现代感的精致店铺相得益彰,这里便是天津棉3创意街区。
从创意书房、咖啡馆、艺术场馆,到“八分量数字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棉3创意街区自开街以来就导入“艺术+文化”“时尚+科技”的产业集群理念,已吸引创意类企业上百家。
与此同时,一条沿海河延展的商业文旅经济带正在形成,串起津湾广场等九大商圈,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纷纷入驻津门,“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在海河畔蓬勃发展。
2023年,海河经历了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验。如今,“母亲河”正带动天津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实现高质量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王井怀、宋瑞
视觉 | 编辑:杨文荣、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出品
(责编:宋心蕊、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