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9:06:25 来源: sp20241205
高等教育逐渐告别一种“苦读”叙事——即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能简则简,相反,如今的教育重心开始回归到具体的人,开始花大力气把经费花在改善学生生活上
连日来,一则吉林大学为千名考研贫困生悄悄打钱的消息,引发了网络热议。12月16日,该校一名考研生对记者称,临近开考酒店涨价,学校发放的500元补助,正好可以解决考试期间的住宿费和交通费。校方表示,此次累计向家庭经济困难的一千名考研生发放了近80万元考研补贴。
“考研补贴”,这个说法确实很新鲜,也展现了学校的细心程度。考研期间住宿费用涨价很常见,学校思虑及此,给学生发放些补助,对贫困生来说正可以解燃眉之急,也为他们送上了非常及时且有力的加油助威。
而根据学生的说法,学校对找工作的学生也没有忘记:吉林大学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学生赠送了西装,用于找工作面试。此外,还有隐性饭卡补贴,餐食补助直接打入学生一卡通中,并通过短信方式提醒学生查收等。这一系列的温暖举措,都非常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悄悄打钱”“悄悄打来餐补”,注重保护学生隐私,默默传递关爱,让受助对象感到十分舒适和温暖。事实上,大学既然被学生称作“母校”,那么人文关怀当然是大学的一种底色。大学在尊重隐私的基础上,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也是理所应当的。学生家庭条件千差万别,但大学努力拉平这条起跑线,将每位学生托举到大致相同的水位,也丰富了大学之“大”的内涵。
同时人们也能看到一个趋势,即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名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直接。就像吉林大学的做法,考研的学生发钱、找工作的学生发西装,都显得非常实在和有诚意。这其实有着更大的背景,比如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已经连续10年在4%以上,这也让高校“宠学生”有了足够的资本。
另一方面,这也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想想几年前,关于学生宿舍要不要装空调都曾引发过相当多的讨论。但今天,这早已不再成为问题,而且不仅空调开始成为标配,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造联通宿舍和教学设施的暖廊,武汉大学推出可以夫妻合宿的宿舍,同济大学甚至还曾包机接同学开学,各类花式“宠学生”都开始出现。
这反映了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改变,高等教育逐渐告别一种“苦读”叙事——即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能简则简,相反,如今的教育重心开始回归到具体的人,开始花大力气把经费花在改善学生生活上。
这种理念其实也是非功利化的。可以想象,给学生饭卡打钱之类的举措,对提升学校排名之类恐怕作用不大,但大学依然愿意掏出“真金白银”,这本身就意味着学生的生活本身,开始占据学校重要的视野,学校不再只盯着排名、评分之类的“可视化成绩”。
而这同样是教育的一部分。就像前段时间突然爆火的某平台大学评分,那些收获高评分的学校,几乎全是因为对学生施以了足够的关怀。学校关心学生,就是在身体力行地教授何谓“以人为本”、何谓“高等教育”。而这一段温暖的回忆,相信也足以成为学生人生中启示深远的一课,并赋予他们最自然也最深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仔细想想,当考研补贴、面试西装开始出现,或许也意味着宠学生开始“卷”出了新的高度。当然社会也乐见这种“卷”,希望学校“争先恐后”地宠学生能成为一种基本操作,让大学真正成为安心学习、感知美好、收获尊严的理想之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