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0:24:54 来源: sp20250108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2023年,银行业积极用好政策空间,为实体经济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浇灌“金融活水”,不断推动实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实干答卷”。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家国有大行已完成年报披露。国有大行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工商银行在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乡村振兴及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全年新增1.45万亿元,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的50.8%;建设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52.1%;交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54%,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
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2023年末的贷款总额较该年初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信贷资源主要投放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
除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在2023年均强化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信贷总量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年新增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
还有一个数据的影响值得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提到,目前,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净息差也降到了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增利不增收”的情况频现,净息差收窄被认为是影响2023年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在近年来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净息差降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行净利润减少,成为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具体体现。
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看,银行净息差降低会给经营带来压力;从长远看,将倒逼银行业练好内功,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银行业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近年来,银行系统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升级。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力实体经济?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转变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
“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发展以及高新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建行将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说。
(责编:罗知之、高雷)